AI發展的未來是毀滅還是繁榮?人類會否被AI取代淘汰?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各種圍繞AI與人類命運的與展望不斷交織進入大眾視野。面對這個問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10月20日開幕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給出了他的最新觀點:人工智能不僅不會毀滅人類,反而會讓人們獲得“永生”。而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成為拉動全球經濟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

對“永生”的含義,李彥宏進一步說明道:“每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干的每一件事,甚至你的記憶、你的情感、你的意識,都可以數字化地存儲下來,放在網盤上或者其他的云端。”即在數字的世界實現永生。
這一論點也被業界解讀為李彥宏對拋出AI威脅論的馬斯克的一次隔空對話。作為AI悲觀派代表,馬斯克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出對AI的擔憂,他認為人工智能將在某個引爆點到來時失控、在擁有自我意識后成為人類的敵人等等,也代表了一部分“恐懼者”的觀點。
不同于馬斯克的強烈悲觀態度,被外界稱為AI先生的李彥宏一直明確表明自己 “人工智能的樂觀主義者”的立場。在去年重慶智博會上,李彥宏指出,外界對人工智能的看法存在三大誤區,即機器人應該長得像人、機器應該像人腦一樣思考和“人工智能威脅論”。對于后者,李彥宏表示,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我們在做技術方面的研究時發現,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也就是所謂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實現,離我們還非常遙遠。
除了AI威脅論,還有一類悲觀觀點則認為人工智能會取代人,引發失業危機。對這一問題,李彥宏2017年曾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對話時指出,人工智能在取代一部分重復性勞動的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人類將更多地充當管理者的角色,機器只是輔助人類做出決定。
在今天的大會演講中,李彥宏還指出,未來智能經濟將在這三個層面帶來重大變革和影響:
首先是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在智能經濟時代,智能終端會遠遠超越手機的范圍,包括智能音箱,各種可穿戴設備,無處不在的智能傳感器等等,應用和服務的形態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人們將會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和機器、工具進行交流。
其次,智能經濟也會給IT基礎設施層帶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CPU、操作系統、數據庫將不再成為舞臺的中央,新型的AI芯片、便捷高效的云服務,在各種各樣的應用開發平臺開放深度學習框架,通用的人工智能算法等,都將成為這個時代新的基礎設施。
最后,智能經濟會催生很多新的業態。交通、醫療、城市安全、教育等等,各個行業正在快速地實現智能化。新的消費需求,新的商業模式將層出不窮。
據李彥宏介紹,百度在這三個層面都有大量投資并占據優勢位置,“我們在中長期目標上,是要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平臺型公司,以加速人工智能的應用,從而踐行我們的使命: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同時他也鼓勵更多企業大膽創新,“用一百倍的努力,取得十倍的優勢,方能領先一步。”

據了解,李彥宏從2010年開始率先帶領百度公司布局AI領域。2018年1月,李彥宏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成為封面人物,并被冠以“The Innovator (創新者)”的稱號。同年12月,李彥宏入選美國權威媒體《哈佛商業評論》遴選出的“全球最受關注的十大AI領軍人物”,榮登榜單第三位,成為唯一一位上榜華人企業家。而他創立的百度則被《哈佛商業評論》稱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積累最深、布局領域最廣的代表性公司。除了積極研發AI技術,推動AI應用商業化落地,李彥宏也長期在AI在行業規范、理論建設層面積極建言獻策,并已連續5年在兩會提交人工智能相關提案。

李彥宏在2019世界互聯網大會演講的最后提到,“我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個屬于全世界,屬于全人類的機會,人工智能必將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