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冬天的北京,一個29歲的年輕人在夜雪中排著長隊等出租車,在他的前后排著一長隊凍僵的人,都在沮喪的等待著出租車。
北京的冬天很冷,而那個時候北京冬季排隊等出租車的現象很常見,凍得手麻腳麻都是家常便飯。
但這個29歲的年輕人并沒有感到多沮喪,因為他計劃在這一年推出一款幫助人們便捷打車的互聯網應用,這款應用就是 “滴滴”,而這個年輕人則是滴滴的創始人程維。
9年的時間讓滴滴成長為了網約車巨無霸,現在每天有10萬人通過滴滴叫車,年度營收超過1400億人民幣,市場占有率更是高達90%左右。
2021年6月10日,滴滴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赴美上市文件,成立了9年的滴滴終于正式邁入了資本市場。
而此前滴滴曾發布一項總額最高達1.39億股的股權激勵方案,按照滴滴2021年3月31日47.71美元/股的公允價值來計算,該項股權激勵的總規模最高將達423億人民幣。
年收入達1400億,網約車巨無霸是怎么煉成的
作為網約車行業的巨無霸,滴滴一年到底能掙到多少錢?招股書算是第一次把滴滴的實力徹底顯露了出來。
2018年到2020年滴滴的營業收入規模分別為1353億元、1548億元、1417億元。
這種收入水平在互聯網大廠里怎么樣?橫向對比之下,2020年百度的營收規模為1071億元、美團的營收是1148億元。
在利潤方面,滴滴的國內業務已經連續兩年盈利,2019年、2020年實現經調整的息稅前利潤38.4億元、39.6億元,國內業務經調整后的盈利規模與美團相比也已不相上下。
但是由于國際業務、共享單車等業務仍未盈利,過去兩年滴滴整體上仍屬于虧損狀態。不過這種現象在2021年得到了全面扭轉,2021年一季度滴滴實現集團合并凈利潤55億元,這三個月實現了凈利潤的全面轉正。
這對正在攻占資本市場的滴滴來說,絕對是一個十分積極的信號。
作為營收1500億上下的網約車巨頭,滴滴究竟是怎么崛起的?
在網約車行業早期,用戶、司機并不會對平臺方產生較大的依賴,品牌并不是他們挑選服務的優先標準。
用戶更偏向于價格便宜、打車成功率更高的平臺。對于司機來講,從哪個打車平臺獲得的收入更高,他們就更愿意在哪個平臺拉活,事實上在行業發展的早期,一個司機同時注冊好幾個網約車平臺搶單的情況很常見。
所以自2012年開始,門檻不算高的網約車行業開啟了六年的“行業爭奪大戰”,連國際網約車巨頭優步也殺入了中國市場。
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滴滴在2015年收購了快滴,2016年收購了優步中國。
在獲得快滴、優步的加持下,滴滴自2017年開始就一直占據著中國網約車90%左右的市場份額。
但網約車行業的競爭并沒有結束,2018年美團也高調進入網約車行業,目前市場上獲得牌照的網約車平臺仍多達218個,但對滴滴的市場領先地位并沒有產生較大的影響。
滴滴之所以在網約車市場上所向披靡,其背后無法離開資本的力量。
根據方正證券數據顯示,滴滴累計融資規模超過了200億美元,股東背景包括了軟銀、高領資本、紅杉資本以及BAT三大互聯網巨頭,融資規模是易到用車的20余倍。
而且資本也直接助推了滴滴快速成為了行業老大。
2014年網約車競爭最激烈的時候,當時整個行業單日補貼額最高達4000萬,但競爭之下市場份額并無實質性變化,資方為了避免效率低下的競爭,開始撮合談判事宜。
而“背景”深厚的滴滴在資本的助推過程中成了網約車行業的幸運兒。
坐擁4.93億活躍用戶,司機規模高達1500萬
占據了網約車行業頭把交椅的滴滴似乎不用再擔心競爭對手的問題了。
網約車行業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行業壁壘,其中最大的壁壘就是“錢”的問題。
以滴滴的效率和高達16%傭金率的加持下,其在2018年上半年虧損規模都達到了40億元,而新進入者在沒有痛點創新的前提下,想要挑戰滴滴可能要承受百億規模的補貼壓力。
2018年滴滴運營高級總監孫樞曾經算過一筆賬,如果美團打車保持30元一單的補貼,即使做到滴滴2017年總單量(74.3億單)的20%,一年就要燒掉70億美元。
事實上美團在對滴滴地位的挑戰過程中,其燒錢速度確實是不慢,2018年美團的網約車司機成本達到了44.6億元,2018年6月30日美團打車停止補貼后,其在上海地區的乘客活躍度比峰值下降了33%。
在挑戰滴滴的過程中,巨頭美團甚至都有些吃不消,更不用說其他小型網約車平臺了。
另外滴滴在9年的運營時間里,早已建立了車輛調度方面的標準化運營,也養成了乘客網絡打車的使用習慣,這種體驗感已經不是其他新進對手所能追趕的。
滴滴2020年全年活躍用戶高達4.93億人,其中3.77億是中國客戶。活躍司機數則達到了1500萬人,其中中國區域的活躍司機高達1300萬人。
綜合來說,網約車老兵滴滴在市場占有率方面確實可以說是高枕無憂了。
在市場占據絕對優勢的同時,滴滴的盈利能力也在2021年1季度全面轉正,而接下來滴滴的任務可能就是繼續放大自己的優勢,并全面調高利潤規模。
廣闊的市場則給予了滴滴充足的發揮空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行市場,2020年中國出行市場規模高達5.7萬億人民幣,并預計到2025年達到10.6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3.3%。
在巨大的行業紅利下,網約車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增長至700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32%。
另外中國不斷上漲的城鎮化率也將不斷沖高網約車市場的規模上限,而滴滴要做的就是徜徉在長期的市場紅利下,在利潤率上追求更大的突破。
股權激勵總規模或達423億元
在成立以來的9年中,滴滴在成為互聯網巨頭的同時也收獲了超高的估值,據多家媒體公開報道,滴滴的估值可能處于7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之間。
高估值當然也成了造富工具,滴滴在9年間的成長過程中,通過股權激勵也造富了無數員工。
2017年,滴滴通過了一項總規模最高達1.39億股的股權激勵方案,按照目前滴滴47.71美元/股的公允價值來計算,期權激勵總價值高達66.3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高達423億人民幣。
該計劃可能存在的激勵方式包括期權、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單位、股權增值權等,按照方案被激勵人在接受股權獎勵后將會受到4年歸屬時間表的約束。
一般情況下以股份為基礎的獎勵將會在開始日期的一周年歸屬15%、并在隨后的幾年分別歸屬25%、25%、35%。
截止目前,滴滴已經向董事、執行官們授予了125萬股普通股期權,授予其他員工及顧問4808.63萬股普通股期權,以上期權的加權平均行使價為5.461美元/股。另外其他員工及顧問還被合計授予了720.02萬股的受限制性股份單位。
截止2021年3月31日,滴滴已授予未行使的期權獎勵為4888.73萬股,加權平均行使價為5.73美元/股份。
限制性股份與限制性股份單位已授予未歸屬的數量達到了1840.71萬股,此部分股份授予日的加權平均公允價為38.71美元/股。
總結
在經歷了9年的成長,早已成為行業巨頭的滴滴終于迎來了最終踏入資本市場的臨門一腳,在資本市場的加持下,滴滴還能為大眾帶來什么樣的成績?我們拭目以待。
老虎ESOP業務提供從方案設計到授予、歸屬、行政審核及數據管理等一站式解決方案。作為新經濟公司,老虎證券經歷過從激勵到上市的全過程,其專業團隊綜合人力、法務、財務、稅務四大核心因素,量體裁衣設計更適合中國公司的激勵方案,大大提升企業管理效率。極佳的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以及依托于強大技術的快速響應及定制化能力讓老虎ESOP成為上市公司優先選擇的ESOP服務伙伴。
目前,老虎ESOP簽約客戶包括小米、理想汽車、聲網、周黑鴨、一起作業、和鉑醫藥、秦淮數據、洪恩教育等,美股、港股市場累計服務客戶已超百家。
更多內容請關注老虎ESOP微信公眾號“TigerESOP股權激勵”,獲得更多ESOP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