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隨著一些區塊鏈項目將發展聚焦在了從PoW機制向PoS機制的過渡上,PoS可能會取代PoW的聲音在幣圈此起彼伏,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PoW機制堅定的支持者吳忌寒在做客《王峰十問》時曾表示,只有PoW是經過驗證且安全的。
好的算法機制是需要時間和市場驗證的。吳忌寒在面對某些項目最終是否會脫離PoW算法的猜想時,他作為一個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的早期參與者與推動者,道出了自己的看法,按照比特大陸技術研究表明,對于PoS機制的安全性以及去中心化特性,要完全實現在短期是不可能的。他更一進步表示,“我們會積極跟蹤PoS技術的發展。目前看來,要做到去中心化,只有PoW是經過驗證且安全的。”

而對于改變算法用來抵抗ASIC礦機一事,吳忌寒則一如既往地展現出一個比特幣布道者和成功創業者的胸襟和格局。他認為,Anti-ASIC的算法,本身是任何一個區塊鏈獨立社區的自由選擇,任何外人都無話可說,大家必須尊重。
至于他們的選擇是否明智,是否真正為了社區的前途做出了正確的思考,吳忌寒還是持懷疑態度的。在他眼里,Anti-ASIC的算法,既不一定安全,也不一定是真正去中心化的。
總之,算法機制的更替,說到底還是圍繞去中心化與否的問題。這讓PoW機制是否真的能保證去中心化的疑問再次蒙上迷霧。
2019年初,吳忌寒前往重慶參加“POW'ER中國區塊鏈貢獻者年度峰會”,以主講嘉賓的身份發表了《PoW機制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問題》的演講。其間,吳忌寒也對由PoW轉向POS將會導致網絡嚴重中心化表現出擔憂。“現在ETH的網絡上兩大礦池的算力超過60%,這是一種非常明顯的中心化。我們知道ETH是采用GPU挖礦的,最近整個ETH社論討論由PoW轉向POS,如果這樣,整個網絡會更加中心化,這是毫無疑問的。”
眾所周知,吳忌寒是比特幣經典論文的翻譯者,也是中本聰理念堅定的支持者和信仰者,深諳PoW的運行機制。他指出,PoW機制發明的目的為了解決加密貨幣的誠信問題如雙花,基于PoW的區塊鏈項目本質上是一種市場經濟模型,因此一些原因可能會造成市場失靈,從而導致PoW機制呈現中心化。
他認為PoW機制運行的前提要素有兩個,即充分且開放的競爭和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當這兩個機制出現干擾,諸如出現人為設置的準入壁壘,人為干擾導致的價格失真、激勵不足,以及路徑依賴時,才會容易發生中心化。
除此之外,吳忌寒也在演講中還對大家經常討論的“ASIC是不是等于中心化”做了詳盡的闡釋,在他看來,這是大眾對ASIC的誤解,ASIC并不等于中心化。以BTC網絡為例,吳忌寒說,“2012年整個網絡普遍采用GPU挖礦的時候,其實它的中心化程度是很高的。等到2013年出現ASIC以后,中心化的程度就已經得到了很大的解決。等到了2017年和現在,整個去中心化程度是逐步提高的。”
他認為ASIC是市場選擇的必然結果,是自由競爭下的產物。“ASIC挖礦相對于GPU挖礦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實際上是一種開放競爭的結果,是市場的選擇,更加專業化、更加有效率、更加低成本、更加簡短,它的出現不可避免,是市場化解決問題的自然結果。”
也因此,從最早的萊特幣到后來的ETH、門羅幣,包括Scrytp,它們都立足于抗ASIC,卻始終沒有出現一種完美的抗ASIC算法。反而,依照吳忌寒的預見,“這些算法很有可能也會陸續出現ASIC”,在探索和發展中最終回歸真正的去中心化。畢竟在這位足以影響比特幣世界的天才少年眼中,ASIC更有利于實現去中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