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華為在深圳發布了《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公布了聚焦數字包容、安全可信、綠色環保、和諧生態四大可持續發展戰略。
這也是華為連續十一年發布該報告,而今年更顯隆重,現場有眾多國內外媒體,大家也十分關注華為業務的持續性發展。
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在演講中說道:“今年情況特殊,華為更要承擔可持續發展的責任。今天,面對外部環境的風云變幻,華為的發展遇到了一些挑戰,有人在問:華為能否活下來?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安全可信?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華為的發展可以持續,我們一定能夠活下來,而且還會活得越來越好。”
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認識華為是基于華為手機等終端產品,而事實上,華為更大的關鍵詞是ICT(信息通信技術),這是華為的發家之本,也是觸摸其他領域的前沿陣地。
華為一直強調的就是,通過ICT技術創新,“消除數字鴻溝、滿足人類聯接需求”。今天,華為再次向外界傳達了自己的這個愿景信號。
而眼下的ICT產業,正如百年前電力一般,為社會帶來變革。隨著5G商用的提速,社會生產關系會發展變化、社會生產成本會繼續降低,在5G的賦能之下,全球數字化繼續深入。
1、5G能效:相比4G提升了10-20倍
在ICT技術中,5G備受關注。
華為認為,未來通信網絡的重要關注點之一就是能量效率,核心是用更少的能量傳遞更多的信息,以及在能量系統中通過信息技術來降低能耗。
“5G時代伊始,網絡的大容量、高速率,不免讓人們對5G的能耗感到擔憂。海量聯接的5G,能耗會不會像業界擔心的那樣,是4G的2倍以上?”梁華談道:“其實,隨著5G商用網絡不斷的規模部署,5G的典型場景能耗并不像很多人擔心的那樣高,在同樣覆蓋能力下,與4G的典型能耗基本上也是在同一個量級上面。”
他表示,5G設備1度電的能量消耗,可以支持超過5000GB流量的傳輸,相當于下載5000部超清電影,而在4G時代,同樣的電量僅能下載300部不到,可以看出5G相比于4G,能效提升了10-20倍。
同時,梁華還說道,華為在5G產品研發與工程化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創新,通過芯片工藝設計、系統軟件、專業服務以及先進的硬件材料和散熱技術,整體上實現5G單基站能耗比業界平均水平低20%。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能效更高。5G將更符合“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理念。
在終端方面,華為在5G折疊屏外,第二款5G手機Mate 20 X5G版將在7月26日發布,近日華為5G CPE Pro獲得了中國首個5G無線數據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
2、業務連續性:上半年收入增長
除了5G進展,另一個焦點就是華為的業務運營情況。近期,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態度有所變化,本周美國商務部表示,在沒有安全威脅的情況下,將給華為供應商發放許可證。
這被外界看做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對此,梁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表示:“我們用法律的正確性來應對政治的不確定性,華為在170多個國家有業務,在每個國家做生意,要遵守當地國的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才能健康經營。
面對供應的不確定性,我們有業務連續性計劃,十多年前就啟動這了,當時是應對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和供應商溝通應對。 對于美國的打壓,我們也把這個風險納入了連續性管理,包括采購制造供應等各個環節。”
《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介紹道,在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華為已在采購、制造、物流 及全球技術服務等領域建立了從供應商到華為、從華為 到客戶的端到端業務連續性管理(B C M)體系,并通過建 立管理組織、流程和I T平臺,制定業務連續性計劃及突 發事件應急預案,開展員工B C M培訓及演練,提升各 組織B C M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對日常業 務風險的有效管理。
他還說道:“我們對特朗普的表態表示理解,但是現在來看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美國把華為放入世實體清單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并且對美國的企業也是不利的。這樣的決定是非常不公正、不合適的。華為目前,整個業務一切運作正常。這個月月底會正式發布半年報的財報,上半年華為業務收入是增長的。”
“華為不認為放松管制就(可以了),而是應該取消實體清單。”梁華表示,理解美國供應商對美國政府要求放松管制的申請,也感謝供應商對華為的支持。
同時,梁華強調,華為還會堅持和美國供應商合作,但是企業生產需要確定性,“如果美國供應商獲得許可我們會繼續合作,希望有確定性。華為的能力是有限的,業務有邊界,我們還是聚焦在ICT基礎設施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