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慈欣的巨作《三體》系列中,三體人派出了智子,對人類的科學進步進行了封鎖。盡管這只是科幻小說的橋段,現實中有不少人都在問,從上世紀初相對論發表到今天,似乎人類的科技進步越來越快,在未來,有可能遇到瓶頸嗎?會出現止步不前的情況嗎?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有一天就忽然在知乎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科技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兩個問題剛被拋出,就得到了一系列知乎大V的熱烈追捧,有人悲觀、有人樂觀。

而另一位著名互聯網企業家、被譽為“AI先生”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在一次公開場合上說,他和小馬哥一樣,也一直在問類似的問題。不過,和Pony Ma在公開平臺上發問不一樣,Robin Li李彥宏似乎更喜歡靜靜思考,并在寂靜中找到了破題的答案。
李彥宏在與馬化騰公開對話時說過,現在已經不能繼續以互聯網思維去思考未來,而要更替成“人工智能思維”。他解釋說,互聯網時代已經過去,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這是兩個不同的時代,雖然有人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劃歸到互聯網之下,作為一個分支,但李彥宏“完全不認可這樣的觀點”,未來30到50年應該是人工智能時代。

按照李彥宏的說法,我們可以這么理解:互聯網思維已經落伍,新的時代必然要匹配新的思維——AI人工智能思維,這將為時代賦予新的戰略、新的創新空間、新的未來增長點。互聯網時代為人類打開了數字經濟、進入了萬物皆數字的時代,已經來臨的人工智能時代,則讓萬物皆AI。
李彥宏說,社會的三大產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都已經得到了AI人工智能的支持。李彥宏列舉了多個案例,說明無論哪一個產業,人工智能推導出來的解決方案,都比常規解決方案更精準、更經濟,而且對未來的預測更準確。

在回答馬化騰對未來十年的“馬化騰猜想”時,李彥宏還說,百度已經構建并開放了百度的AI人工智能平臺,平臺上的基礎設施、基礎能力,都能讓各行各業得到人工智能的支持,無論是當下火熱的語音智能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等,企業與個人都可以自由使用。李彥宏的比喻是,車輪子已經發明出來,不需要再發明一次,人們要發明、要創新的是,思考能用人工智能時代的車輪——AI人工智能去做什么。
不知道李彥宏對人工智能的深刻理解,有沒有給馬化騰帶來一些啟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