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又要來了。曾經有媒體在父親節前夕對小朋友們進行街頭采訪,描述對爸爸的印象。沒想到最多的答案竟然是:爸爸很忙!
的確,現代人的生活太緊張,比起陪伴家人,大部分選擇把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工作。與此同時,另一股來自中年人的憂慮也在網絡與社會中逐漸蔓延,他們不但擔心自己的位置要被年輕人所取代,還要擔心在不遠的未來,不斷更新的AI技術會搶奪自己的飯碗。
對此,被稱為“AI先生”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卻有另一番見解。李彥宏覺得,AI不斷推動產業智能化的結果,不是要讓人們丟掉飯碗,而是讓不同產業的人都工作得更加輕松愉悅,更讓每一個爸爸們都可以早點回家陪伴孩子。這不是科幻,而是在現實中已經出現的例子。

以煤礦行業為例,百度探索的 “互聯網+煤炭科學開采”模式,能完成云計算與采礦業的跨界融合,可以有望打造煤炭的智能開采與災害防控一體化的未來采礦新模式。例如,AI 人工智能可以對所收集到的煤礦信息進行分析,提前預警,避免礦難災害。對于地面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包括大數據、物聯網等人工智能手段,煤礦企業的線上線下物流運輸、倉儲配送、商品交易都能更便捷、更可控、更智能,既節省經濟成本,又節省人力投入。

而在電子制造行業,人工智能也在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李彥宏介紹說,現在很多3C電子產品在組裝過程中仍然需要人工質檢,也就是用肉眼結合機器來檢查零部件與組裝件的質量,而電子產品的零部件往往極小,用肉眼去檢測質量,對質檢員來說又累又吃力不討好,對眼睛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即便是熟練工人,也沒辦法8小時全身心投入工作,必須按時停下來休息休息。而李彥宏帶領的人工智能團隊,則開發出了用人工智能結合視覺識別的方式,去替代人力進行產品質檢,其效能等于10名熟手工人,不但精確還能把人從繁重、重復的崗位中解放出去,去做更有價值的工作。
就連家具行業,都能通過AI人工智能,減少人力投入。例如地板制造企業,通過攝像頭結合人工智能的學習與判斷,就能實現比肉眼還精確10倍的檢驗質量,木地板生產一線的工人,也就再也不用瞇著眼睛去檢查生產線上每一塊地板的差別了。

讓產業工人活得更有尊嚴——這也是人工智能技術造福于人的具體體現。李彥宏說,今后AI人工智能會讓人們的生活更好。我們相信,即便是24小時奮斗在流水線上的產業工人也能按時下班,陪孩子吃完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