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拉開序幕。伴隨著政策與產業的持續推動,越來越多的人規劃自己的創業之路;然而,這條路并非坦途。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三巨頭,"BAT"的掌門人在創業成功前都經歷著怎樣的人生呢?
1995年3月,馬云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親戚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準備創業。
據馬云自己說,創業初期的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個"三無"企業,無資金、無技術、無計劃。公司之所以能活下來,靠的是精打細算,每一分錢都花的很仔細。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好幾年。直到1999年,阿里巴巴從高盛獲得了資金注入,2000年又從軟銀獲得了投資,公司業務逐漸步入正軌,規模開始擴張。

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前,在老東家工作時,為了給網絡社區招攬人氣,曾經假扮女性陪聊,讓人忍俊不禁。

1991年的秋天,剛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李彥宏卻徘徊在人生的最低谷:學校里的留京名額沒有考慮他;沒有一家公司正式接收他……為了謀生,李彥宏做起了為企業追蹤廣告效果的問卷調查員,在寒冷的大街上挨家挨戶分發問卷,并進一步幫助企業分析廣告效果。

可見,即便是像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在創業初期也都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歲月。但是,正是他們在面臨困難時,不屈不撓的執著精神,才讓BAT鑄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