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通家園把自己定義成一個平臺。俞敏洪是我們的投資人,他也在我們董事會上表示,‘如果掌通真正做到20萬家幼兒園,一千萬到兩千萬日活,掌通在三年內市值會超過新東方。’”
12月5日,掌通家園宣布獲得大鉦資本領投的D輪融資1億美金,創始人葉荏芊談起自己的創業項目和企業愿景時,開始不自覺地流露出一個創業家的激情和一個企業家的自信。
2018年年底,掌通家園的野心已經不再局限于家園共育領域,它對標的是天貓。

平臺:掌通家園的新戰略
從2012年到2019年,政府在教育領域的支出逐年增長,家庭為教育的花費也在逐年提高。葉荏芊算了一筆賬。全國十萬所幼兒園,家園互動也就是三、四十億的市場。但如果把市場拓寬到2到6歲家庭的教育服務,包含幼兒園的學費、培訓機構的費用、親子游的服用等等,每個家庭每年消費三到五萬,全國六千萬的育兒家庭,這個市場的規模在兩萬億以上,如果抽1%傭金,就是兩百個億。
據葉荏芊介紹,掌通家園經過了兩個階段。1.0階段,自2014年推出掌通家園,其定位一直是工具,是為幼兒園提供家園互動的產品。到了2.0階段,也就是在今年年中,掌通家園內部開了一個戰略會,“掌通未來五到十年的愿景,是成為一個教育服務平臺”。
同時,葉荏芊還表示競爭對手很難往平臺方向走。
“這是由股東結構決定。想做平臺就要放棄短期的利益,就需要股東的戰略支持。從去年開始,我們一直強調規模第一位,短期不考慮盈利,但很多友商要選擇盈利。”
復盤:憑借三點做到第一
“350個友商,到現在為止,掌通的流量占到行業的70%,第二名占了20%。去年九月份,掌通家園和第二名還是是差不多的狀態。一年過去了,他們沒有什么增長,我們增長了2.5倍。”葉荏芊總結稱,掌通家園跑贏競爭對手,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B端要的是服務,免費在現階段是個偽命題。
“掌通一直堅持提供優質的服務,而不是免費。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是按照做C端的思維去做B端,比如之前有企業免費送攝像頭,結果三個月只送出去兩千個攝像頭。一家幼兒園平均12個攝像頭,相當于三個月才觸達了166家幼兒園。這其實說明園所和家長更看重服務,而不是免費,免費在現在這個階段是個偽命題。”
第二,堅持做苦活、累活、重活,渠道深入到鄉鎮。
“我們愿意做苦活、累活,別人聽了我們的商業模式很少感興趣。美團在北京西客站找用戶裝APP,大家就說美團地推很牛,我們甚至會跑到鄉鎮里面,上門給家長裝APP。我們在村里面干,我們在鎮里面干,這就是我們愿意干的苦活。”
技術出身的葉荏芊,此前一直做的是連鎖行業的SAAS方案提供商。至今,葉荏芊的渠道已經做了十年。掌通家園的渠道服務部有七八十人,地推覆蓋全國兩千個縣,每個縣大概三到四個人。
葉荏芊補充道,“我們選擇的渠道是服務商,友商選擇的渠道是教材商。服務商就是縣里面做硬件服務的,比如說裝監控的、裝電腦的、做維修的。教材商則是一年過去兩次賣賣教材、做做培訓。我們線下的渠道服務能力是他們不能比的。”
第三,依靠國家專利起家,也愿意在研發上持續投入。
“掌通有國家專利權的低碼流技術,能用非常低的帶寬看到流暢的視頻,這是我們起家的原因。”
同時,掌通家園也在加大研發投入。“現在友商只是二十幾個人的研發團隊,我們現在在北京有150人的研發團隊,在廈門還有100人的研發團隊。我們用4年的時間,針對幼兒園的需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后臺的巨大投入會展現出非常大的產品競爭力。”

目標:一年內日活千萬,兩年內海外上市
因為定位北京,掌通家園APP的開屏廣告推送的是北京的酒店服務。使用頁面中有很多文章,隨便點開都是幾萬、幾十萬的閱讀量。在服務欄,能看到喜馬拉雅、寶寶巴士、超級飛俠等課程內容,也能看到親子溝通、性格培養、大咖專欄等育兒內容,同時還能搜到周邊的教培、親子等服務。
現在掌通家園的主要收入來自會員業務(視頻直播等)和廣告業務,兩塊業務的營收占比大致相等,今年營收能達3億左右。
此外,掌通家園還準備提供招生服務、內容服務、管理服務等各種服務。招生服務指為其它B端教育培訓機構推薦用戶;內容服務指為其它B端內容生產商提供流量入口;管理服務則指為園所推薦優質幼師等服務。
平臺生意是一個規模經濟化的生意。規模越大,園所服務成本越低,廣告議價能力越強。所以,掌通家園把規模定為現階段的核心。
“我們判斷這個行業做到五千萬日活就到天花板了,掌通至少要做到兩千萬到兩千五百萬的日活。現在600萬日活,先定一個小目標,明年年底前達到平均一千萬日活。”
葉荏芊表示,完成小目標的方法就是在B端拉新促活。
首先是促活。“我們今年接觸了小十萬家的園所,其中運營服務做得非常好的也就三四萬家。剩下六、七萬家的服務可以做得更好。上海有家400個孩子的幼兒園,每天700日活,相當于每個孩子1.7個日活。這說明如果運營和服務做得好,日活的個數能比孩子個數還要多。”
然后是拉新。“中國現在有三十萬家幼兒園,明年年底我們要接觸到二十萬家幼兒園。然后只要把十萬家幼兒園的服務做好,每家帶來150個日活,就能達到1500萬日活。”
最后,在談到上市規劃以及在哪上市時,葉荏芊表示,爭取兩年內在海外上市。
“第一,A股市場比較注重短期利潤,互聯網企業因為多是先虧錢再賺錢的模式,所以更多地選擇海外上市。第二,選擇資本是為了滿足戰略需求,不是為了上市而上市,一家企業能提高效率,能給用戶帶去價值,才是最重要的。第三,肯定會上市,上市是接受檢驗的過程,我們爭取兩年之內完成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