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章 改造魅族)
李娜
在經歷過調整、裁員、渠道收縮后,魅族科技近日下達了內部郵件,對公司組織構架和相關高管職務進行調整。郵件顯示,魅族創始人黃章開始親自掌管多個核心業務部門,過去幾年,“技術狂人”黃章在魅族的時間更多是花在產品研發上,鮮有出面的時候。
不過,在一場魅族的內部會議上,黃章曾說:“我雖然不來公司,但當魅族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我一定會出現。”
在市場調研機構賽諾的數據中,魅族手機過去一年的銷售數量一直在下滑。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賽諾第三季度國內手機銷售數據中,魅族當季的銷售量為38萬部,而去年同期的數據為87萬部,下滑將近60%。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魅族的銷量分別為64萬部及45萬部。換言之,在前三個季度,不算魅藍品牌,魅族手機賣出去不到150萬臺。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資本的壓力下魅族似乎又回到了原點,走學生人群穩住盤子,利用配件等產品進行造血成為魅族眼下的不得已之舉。”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對記者說。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魅族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和之前的分拆事業部不同,此次調整除了涉及組織架構外還有高管職位變動,包括白永祥、楊顏、李楠在內的魅族元老都有所涉及,但核心是黃章開始真正意義上統管公司。
從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郵件內容來看,魅族此次把三個原本更低層級的業務提升到事業部級別,包括成立海外事業部,負責公司產品的海外業務,完成公司海外經營目標,原海外營銷部職能移至海外事業部;成立配件事業部,負責公司配件產品的研發、市場推廣及銷售工作。原魅藍事業部配件研發、市場推廣及銷售職能平移至配件事業部:原魅族事業部下的融合產品部職能平移至配件事業部;原PQCS中心下的PMC部職能平移至供應鏈中心,PQCS中心更名為QCS中心。
“魅族曾經是2016年手機市場上轉型的典范,但小米等品牌渠道下沉后,魅族的雙品牌戰略根本動彈不了,特別是高端機方面,競爭力不強。”孫燕飚對記者表示,在高端市場屢屢碰壁的魅族在上半年開始嘗試配件路線,目前來看應該是摸到了門道,所以才進行了這次的調整。
從某種意義上看,新成立的配件事業部以及此前就有的電商事業部都由此前Flyme團隊負責人楊顏兼管,這無疑是黃章對于楊顏以及其Flyme團隊的肯定。據記者了解,Flyme不僅是操作系統,同時借助廣告、應用商店等形式,目前已經開始有不錯的盈利。
“配件市場的平均毛利率超過50%,耳機產品的利潤更高,魅族利用原有渠道做配件市場的話還是有競爭優勢,但在手機市場上,魅族想要在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還需要很長時間。”孫燕飚對記者說,魅族從學生市場起步,雖然這一年也嘗試了高端市場,但在市場高壓以及換機紅利逐漸消失的大環境下,又回去做學生人群也算是預期范圍。
2015年魅族引入阿里巴巴作為戰略投資者時,就已經有了登陸資本市場的計劃。黃章曾喊出“穩增長、創利潤、挺進IPO”的目標。
“從以前的利潤優先,變成了銷量優先,這樣才能(讓手機)成為移動互聯網入口。”一位魅族的高管曾公開表示。于是,這兩年魅族成為手機圈中發布會開得最多的廠商,產品型號紛繁復雜。
不過,今年智能手機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即便是OPPO這樣的“渠道之王”也對整體市場表現出了悲觀情緒。OPPO副總裁吳強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今年手機市場相比去年整體要下滑約10%。“在市場最困難的時候,能夠活下來就是最重要的。”吳強說。
大品牌打仗,小品牌遭殃,魅族市場上遭受到了來自渠道、市場、供應鏈等來自多方的壓力。
“魅族過去以專賣店為主,魅藍出現后開始做電商,近兩年開始借助國代進入大連鎖。”賽諾的一名分析人士對記者說。但從市場數據來看,渠道的擴張并沒有讓魅族的渠道結構有根本性的變化。
在賽諾的三季度渠道結構表中,魅族的專賣店依然占據了49%的市場比例,而運營商營業店為7%、通信連鎖店和獨立店的數據為16%和20%,相比去年同期的數據并無明顯變化。2016年第三季度,魅族的通信連鎖店和獨立店的占比分別為15%和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