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報道了一起教育科技“長江之源——公益行”活動,著重強調了本次活動的意義:在海拔均達4500米的青海治多縣,以推動信息化教育發展為目標,通過信息化教學培訓課、智能閱卷系統體驗課、AI口語體驗課等手段,幫助治多縣師生享優質教育資源。

治多縣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之源,生態資源豐富,擁有雪山草原、長江源頭、可可西里的綺麗風光。然而,治多縣的另一面則是偏遠、貧窮,教育落后,鮮有外界問津。針對治多縣教學資源匱乏的情況,一起教育科技為治多縣的民族中學、吉尕小學、治多縣希望小學、治多縣完全小學送去了油印機、打印機、閱卷機、教育投影儀、筆記本電腦、學習輔助產品等價值630萬元的教育物資。
操著一口“土味英語”,念念不忘大城市的新鮮課程
教育資源失衡是教育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與教育方法無法及時更新獲取。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教育的出現,讓許多人意識到能夠解決這一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
在治多縣,英語老師相當稀缺。惡劣的天氣,匱乏的英語教學資源,讓孩子們學好英語幾乎是奢望。希望小學的多吉就是眾多渴望接觸信息化教育中的一員。在他家,父親長年在外打工,6口人擠在兩間土坯房中。與他年紀相仿的姐姐,因患先天性疾病,長期需要被人照顧,此外還有一個年紀尚幼的妹妹。作為家里唯一的男子漢,既要照顧姐姐妹妹,還要在冬天零下十幾度,窗戶殘破的屋子里學習。即使條件艱苦,多吉卻非常熱愛學習,十分渴望能夠像大城市的孩子們一樣學習在他看來十分新鮮、有趣的課程。
在治多,像多吉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由于師資力量匱乏,教學設施相對薄弱,很多學校和教學點,只能為學生提供最基礎的語文數學知識,很多孩子的英語水平較低,也無法掌握標準的口語發音,一些地方的孩子甚至常年說著一口充滿方言味的“土味英語”,學習興趣也不高。

這一幕幕的情景一起教育科技工作人員都記在了心里,在活動期間,一起教育科技舉辦了一場以英語為主題的教育信息化公開課,課程吸引了治多縣眾多英語老師,公開課中利用英語軟件調動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從孩子們驚喜的眼神中發現英語軟件帶給孩子們的學習樂趣。而英語軟件會根據不同孩子的學習狀況,給出合理化的學習建議,這讓治多縣的英語老師們驚嘆不已,英語老師每們希望“一起小學”、“一起中學”的英語教學產品進駐學校,幫助治多縣學生整體英語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在匱乏的英語資源環境下,讓孩子說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對英語課程短缺的他們來說,一度是不可能的任務。一起教育科技還為孩子們帶來了AI口語體驗課。課堂上沒有傳統課堂的老師,而是智能的電腦,孩子們帶上耳機便能享受AI口語體驗課課程,通過互聯網的傳遞,享受到大城市優質的英語課程資源,以及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學習純正地道英語,告別方言英語和啞巴英語。
此次公益行活動不僅獲得了社會的認可,更獲得了央視CCTV-13的點贊和報道,無疑是對一起教育科技推進信息化教育,助力教育均衡發展的極大認可。
教育信息化是縮小教育資源差異的必然選擇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教育信息化正式進入2.0階段,開啟了智能時代的教育新征程。
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探索泛在、靈活、智能的教育教學新環境建設與應用模式。
治多縣僅僅是諸多深度貧困地區的一個縮影。當前,發展偏遠落后地區的教育,信息化扮演什么角色?面對中國鄉村教育仍存在的10.8萬所百人以下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如何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抹平教育鴻溝?在網絡無限發達、資源無限豐富的今天更值得我們思考。
對于偏遠地區,教育信息化的實施仍任重而道遠,突破重重困難獲取公平的教育資源,在教育信息化的世界里沒有偏遠地區,只有讓教師變得強大,才能帶動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解決教育失衡問題,幫助師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AI口語課僅僅是一個開始。對于像治多縣這樣的偏遠貧困地區來說,還有更多可共享的優質資源需要我們去挖掘和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