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極·致未來”責任創新挑戰賽總決賽在中國北京舉行,這場由中國科學院指導,百度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舉辦的大賽,從啟動到結束,近5個月的挑戰賽共收到2075份創新方案,參賽人員幾乎覆蓋了從15歲到63歲的各個年齡層,超過84%的作品出自各大高校的學生之手。本屆參賽選手幾乎覆蓋了中國所有的省份和地區,還吸引了來自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海外團隊參加。
2016年12月,在美國紐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50周年慶典儀式上,百度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式啟動責任創新計劃暨“極·致未來”責任創新挑戰賽。挑戰賽旨在通過挑戰賽,鼓勵人們提出創新想法,借助科技力量應對發展挑戰,解決社會問題,助力全球發展。首屆挑戰賽聚焦于四個領域:環境、扶貧、交通和減災。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科學技術是解決發展問題的最強動力,在UNDP的支持下,百度會將該計劃進一步升級為全面的、全球的、為整個人類生存發展提供長效動力的發展計劃。

參賽的四個領域中,環境和扶貧是參賽團隊們最關注的兩個話題,38%的參賽作品旨在解決環境類的問題,30%的參賽作品以扶持貧困為主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看見聲音,聽見手語》團隊最終獲得本次挑戰賽的一等獎。張亞勤對比賽感慨道:“確實是非常令人大開眼界,并且印象深刻,參賽選手們的方案都十分創新”。

活動現場,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聯合國駐華代表羅世禮、谷歌首席科學家Yoav Shoham、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秘書長孫碩鵬4人就“責任創新與發展”話題展開對話。張亞勤表示,“這樣的比賽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關注和幫助一些非常好的創新項目”,并且表示“愿意開放百度技術資源,給創新者機會,幫助參賽項目落地”。
實際上,百度正在加大技術的開放力度,從去年開放了PaddlePaddle平臺,到今年開放的Apollo計劃,百度一直持續著這種開放姿態,為更多的機構與個人開發者提供技術支持,分享科技創新的紅利。

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表示:“創新是無國界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百度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打造的這一計劃,將會給社會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在與聯合國駐華代表羅世禮的對談中,張亞勤表示,希望社會各界都加入到責任創新計劃中,開放資源,給創新者機會,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實際上,百度目前已經將自身的語音、圖像技術嵌入到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百度輸入法、度秘、無人車等多個明星產業中,每天服務海量用戶,惠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以無人車為例,百度去年建立了多個無人車示范區,在中美兩地同時路測,收集海量路測數據,訓練百度的汽車大腦,爭取在未來五年內實行量產。前不久,百度人臉識別技術成功實現首例尋親,幫助被拐27年孩子回家,踐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