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央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經濟發展轉型,積極發展眾籌、眾創、眾包、眾扶為特征的共享經濟模式。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項目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開源技術和軟件眾包是共享經濟中一種特別的存在——在技術共享中,獲取回報并實現價值。開源技術的開放性、參與性讓價值回歸程序員個人,通過借助云計算技術的碼云平臺,讓軟件眾包變得簡單、可行、安全,越來越多的程序員們在這種新型的平臺出售技術和服務,換來自由和價值,這正是典型共享經濟的體現。

開源中國碼云將是共享經濟中一種獨特而必然的存在,開發者們用軟件眾包的形式隨時隨地來共同完成項目,這種眾包模式同時也為程序員提供了一種無形產品的交易可能,那就是具備資源屬性的技術交易。需求方與開發方,通過建立于云計算技術的碼云集成平臺,可交互、交換具有資源屬性的技術,這種需求將給程序員帶來最直觀的效益:誰有技術,誰愿意提供,誰就能獲得回報。

目前,除了開源中國眾包平臺,國內也涌現了一小批做軟件眾包的公司。然而,不同于天貓等實體物品交易平臺,軟件是非標準化產品,軟件眾包的落地是有很有難度的,能把軟件眾包這件事做成(功),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
- 平臺上是否有足夠多靠譜的項目
- 是否有足夠多的開發者
- 功能是否完善、技術是否強的第三方平臺

在開源中國CEO馬越看來,開源中國眾包平臺無疑是同時具備了這三大要素。首先,恒拓開源多年企業級服務,累積的線下開發項目可以作為種子項目放到平臺上,滿足了第一點;其次,開源中國作為最大的開源技術社區積累了280多萬的注冊會員,國內幾乎每三個程序員中就有一個使用開源中國,滿足了第二個條件;最后,開源中國有碼云,作為軟件開發全過程的云平臺,目前有140萬個項目托管在上面,這就滿足了第三個條件。

對于未來,馬越顯得胸有成竹,他認為,未來就的一切都是“碼”來創造的。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中,眾包將會推動互聯網再次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