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滴滴快的掀起的補貼大戰在很大程度上催熟了中國互聯網出行行業的發展,并推動手機叫車這個新鮮事物成為許多人的出行習慣。
從2010年第一家專車公司易到成立,到滴滴打車、快的打車在2012年先后入場,隨后優步進入中國,后來者神州專車和首汽約車共同分食這一市場,滴滴出行分別完成兩次大合并,中國互聯網出行行業在七年時間里經歷了太多太多。
當中國互聯網出行行業即將邁進它的第八個年頭,外部環境已經發生諸多變化,例如智能手機的紅利期逐漸消退,網約車新政對行業帶來的重大影響,使得粗放式增長已經逐漸向精細化過渡,行業玩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術的研發上,比如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更多地去了解用戶的需求,提升產品體驗。
滴滴出行CEO程維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發展至今滴滴出行的屬性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概括,即互聯網+交通、兼職+全職的潮汐模式、出租車行業的改革和分享經濟。
如今,出行領域的上半場還沒有完全結束,但下半場的確已經開始,上下半場交錯在一起向前推進。
主場比賽結束后是客場國際化比賽
從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出行在經歷了大規模補貼戰爭和兩次合并后已經迅速成長為一家估值350億的獨角獸。
程維認為,目前中國互聯網出行行業仍處于早期,交通出行的滲透率在2%以內,競爭還將會持續。
為此滴滴出行將加大投入打造有品質的出行服務,提升專車體驗。之前發展重心在出租車行業,未來還會加大與公交行業的融合力度。
在過去四年發展中,程維直言滴滴出行碰到了互聯網史上最為殘酷的競爭,無論是從線上到線下,還是從業務到資本。但他本人內心依然擁抱競爭。“我們特別擔心失去了競爭,失去了活力,失去了未來。”

程維表示,出行領域的上半場還沒有完全結束,但下半場的確已經開始,上下半場是交錯在一起進行的。而現在,滴滴出行的主場比賽已經打完,接下來會去打客場。
程維口中的客場,指的是滴滴出行的國際化。
除了此前與Lyft、Ola、Grab等海外叫車軟件的合作,滴滴出行此前還宣布與安飛士巴吉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為超過3億的中國用戶在近17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境外安飛士以及巴吉的租車服務。
“我們堅定地(認為)除了在國內做各種方面的競爭,我們也希望走出去。像華為一樣,它一直在跟世界頂級的高手在競爭,它不斷成長。我們也希望滴滴未來十年能延續過去四年的成長,我們對競爭的態度是非常擁抱的。”程維說。
打造智能交通引擎提高匹配效率
對比前幾年,乘客和司機今年以來明顯的感覺是滴滴出行正在減少補貼力度,快車也相應提價。這樣的現象不難解釋,當初步的市場教育已經到達一個階段,補貼已經不再是滴滴最重心的事情。
程維對騰訊科技表示,收購優步中國使得中國互聯網出行行業中原來存在的惡性競爭、出租車和網約車尖銳的沖突、補貼大戰得到緩解,企業開始關注如何提升技術和用戶體驗,而不是做一些并不創造價值的事情。
今年以來,滴滴出行開始在大數據、技術上面投入了更多精力和注意力。“從我們自己來看,滴滴就是鏈接所有的交通工具和構建云端的大數據引擎。”程維說。
比如對于用戶來說,平臺可以為其推薦目的地,避免司機繞路;對司機端來說,平臺可以為其分派合適的訂單。這個場景實現的背后,即是滴滴在不斷投入打造的智能交通引擎。

5月24日,程維在2016數博會上分享滴滴的“潮汐戰略”
去年,滴滴出行就曾提出和實施“潮汐戰略”,并初顯成效,通過整合社會上的專業運力和零散運力,通過運營手段靈活滿足高峰期低谷期不同時段的民眾出行需求,讓出行通過移動平臺實現連接和匹配。
程維透露,目前滴滴近20%全職司機與80%兼職運力的應答率已經達到98%。
應答率的背后,是基于大數據對用戶出行需求的預測。通常來講運力無法百分之百滿足需求,因此預測需求、把握每個城市出行規律顯得十分重要。
只有找出規律,才有可能據此去提前調度,實現錯峰出行,并根據用戶需求把共同方向的用戶拼在一起。
程維透露,滴滴出行目前對于15分鐘以后的需求預測成功率已經超過85%。“在這些背后,其實我們的挑戰比其他傳統的互聯網公司還要大。”
大數據的應用還體現在用車安全上。隨著大量車主不斷加入,平臺對司機的監管變得復雜起來,稍有疏漏就有可能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
“這種分享模式必然需要提高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才有可能誕生”,程維坦言,對于平臺而言,擁有一套完備的安全體系非常重要。
目前,滴滴正在和阿里、騰訊以及一些主管部門打通數據,從多個維度的數據了解司機的行為,以及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行為是否會發生轉變。
創新早于監管 再融入監管
無論是此前滴滴與快的合并,還是今年與中國優步的合并,都揭示了中國中國互聯網市場新的規律。
當競爭態勢愈發激烈、互不相讓的競爭對手不得不靠更強大的資本陣容和補貼搶占市場空間時,無論對于背后的投資方還是創始人來說,若想早日實現其翹首以盼的盈利能力,合并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然而,完成與優步中國合并后的滴滴出行并沒有將出行行業引向重點,隨著網約車新政的出臺,出行市場仍然變數重重。
程維對騰訊科技表示,互聯網行業往往是創新早于監管,但在發展過程之中,它又必須逐步融入監管。
“在這方面,我們確實比大多數的互聯網行業挑戰要大一些,除了激烈的競爭、資本,監管是占很大一條。”
在這一點上,程維的態度反倒比較樂觀。
他表示,回顧過去四年滴滴出行走過的路,從禁止手機軟件叫車、不允許加價、部分地區禁止高峰期使用打車軟件,到2014年政府鼓勵打車軟件替代傳統電話叫車,滴滴出行始終在做產品創新并逐步推出專車、快車、順風車、移動公交。

滴滴新上線的小巴業務
直到今年7月,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在國家層面支持網約車發展的國家,這種趨勢甚至早于歐美國家。
“雖然現在有一些挑戰,但如果按照四年一個歷程來看,出行行業是在逐步擁抱互聯網的,交通領域的改革和創新趨勢很明顯。”程維表示。
他坦言,很多人看到的是危機,而滴滴出行看到的是改革,是未來的機會和希望。為此,滴滴出行也在加大和出租車行業的融合。
就在不久前,滴滴出行與150多家出租車公司達成合作,打通出租車和專車訂單,將網約車好的技術和機制引入到出租車行業中,從而推動出租車行業的轉型升級。
年度重磅 企鵝智酷年度白皮書正式發售!李開復(微博)、余承東、姚勁波(微博)、王小川、程維等63位科技圈頂級大咖攜手企鵝智酷和羅輯思維一起預測 2017。 關注微信服務號企鵝智酷年度白皮書(zhikulive),即可搶購!您也可以分享本文至微信任意好友或朋友圈,在微信中打開本文并長按下圖二維碼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