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小藍單車正式宣布落地廣州。據悉,廣州是小藍單車第二落地城市,下一站將是成都。
共享單車正在各地掀起一輪“攻城略地”式燒錢布局戰,但盈利模式未明晰。對于這點,共享單車企業也毫不遮掩。日前,摩拜單車CEO王曉峰面對媒體,直言“現在還不知道怎么賺錢”;12月13日,小藍單車CEO李剛也公開表示,“我們是在做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就算不考慮盈利,又能怎么樣?”
艾瑞咨詢分析師李昊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階段運營和盈利是難點,前期可以先不談盈利,但在運營中最關鍵要解決成本問題。
今年國內共享單車迎來爆發期,眾多“玩家”持續不斷涌入。11月中旬,智能運動單車品牌“野獸騎行”對外宣布獲得1.5億元B輪融資,部分融資用于入局共享單車,建立獨立品牌bluegogo(小藍單車)運營,并于11月22日選擇以深圳為首個落地城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2月13日從小藍單車方面了解到,小藍單車已經在11月30日晚開始投放廣州,截至目前廣州已經試投8000多輛,預計年底前將完成投放5萬輛。
在廣州,小藍單車屬于較后來者,在此之前,摩拜、ofo等多家企業已經落地布局。在共享單車領域,一線城市的混戰已經開啟。
共享單車這個領域,目前競爭激烈,新玩家不斷涌入,李昊告說,大體可以分為創業企業(摩拜、ofo等)、互聯網巨頭(阿里、騰訊、滴滴等)、傳統單車制造商(永久等)。
日前王曉峰在接受媒體采訪公開承認,“現在還不知道怎么賺錢”、“就是因為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別人給我錢,讓我活下去。”李剛12月13日也公開表示,現在不談盈利,更多是在做產品。“我們用戶新增很快,我們是在做一件用戶很喜歡的事,是一件很美好很有意義的事情。就算不考慮盈利,又能怎么樣?”
李剛告訴記者,這個行業不是錢的問題,更重要是靠整體產品設計、供應鏈以及運營。他認為,共享單車行業明年年中或年底會見分曉,部分品牌共享單車會落敗。
李昊則認為,前期發展中用戶獲取更為重要,都是摸索的階段,可以先不談賺錢。在運營中,需要解決最關鍵是成本問題。
“因為現階段大部分都需要企業自行建車推向市場,還不完全是純共享模式,再加上用戶體驗一大部分就是用車方便,方便就得車多,車多成本就上來了。再有車輛的維修、損壞成本也是一大塊。所以前期的資金投入肯定是比較大的。”李昊說。
此外,記者注意到,相對此前的網約出租車,共享單車企業進入一座城市往往是通過與當地政府建立戰略合作的模式。
小藍單車副總裁胡宇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所有新事物都不應該野蠻生長,應該遵守政府的規定,“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貿然進去,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