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星期二蘋果公司發(fā)布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隨后股價應聲下跌2%,原因是其公司本季度的收入和iPhone銷售量均未達到華爾街的預期。
第二季度,蘋果收入529億美元,同比增長4%,低于花街預期531億美元。而iPhone銷量為5076萬臺,同比增長為0(即和去年第二季度銷量持平),低于花街5140萬臺的預期。此外,iPad銷量為890萬臺,大跌12%。Mac電腦售出420萬臺,同比增長4%。

蘋果的表現為什么沒有外界估計的那么好?有一些常見的觀點會說,大家對年復一年的iPhone逐漸感到厭倦,全球各個市場本土品牌的崛起等等。而蘋果CEO蒂姆·庫克則在電話會議中表示:“人們購買iPhone的行為出現了暫停,原因是此前大量的媒體反復報道未來iPhone的消息。”即人們都攢著錢等待iPhone 8的出場呢,這個理由顯然對蘋果最為有利。
然而在硅谷最“八卦”的科技媒體Techmeme上,業(yè)內人士提出了另外的觀點。請看2015、2016和2017連續(xù)三年中,蘋果第二季度來自大中華區(qū)的收入和增長率:2016年下降26%,2017年繼續(xù)下降14%。除了大中華區(qū),蘋果在其他主要地區(qū)的收入都是增長的。

在中國,人們購買蘋果最重要的理由是“它是蘋果”。蘋果公司的麻煩在于,這可能是大部分人唯一關心的事情了。和世界其它地區(qū)不同,在中國,用戶通過智能手機連接世界,最重要的一層不是手機的操作系統,而是微信。
硅谷著名投資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曾在2015年解釋:微信是如何融入并整合近9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的,并且這種整合過程有增無減:一個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online和offline,都可以通過一個APP完成。哪怕他們需要使用其它應用,那些應用的功能往往也能在微信內實現。
微信對日常生活的統治橫跨iOS系統和安卓系統。所以中國人更換手機(從iPhone到安卓手機)是沒什么適應成本的。因此我們對以下調查結果毫不驚訝:2016年,中國iPhone用戶中,只有50%再次購買了蘋果手機。華為、Vivo和OPPO等品牌留存率則大幅增長。

50%看似是個挺不錯的數字,但是世界上其它地區(qū),iPhone的用戶留存率都超過了90%。對比之下,中國區(qū)的數據低到可怕。難怪去年iPhone銷量只占據中國市場的9.6%。其他競爭對手也銷售高端機型,大家不買iPhone不是因為它太貴了,而是新的蘋果手機實在太boring。

在其它地方,iPhone形成了閉環(huán)的生態(tài)系統,可是在中國用戶看來,iPhone只是眾多智能手機品牌中的一個選擇。有了微信的他們,無所畏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