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出門必帶手機、鑰匙、錢包,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錢包似乎完全可以“裝”進手機里。互聯網的出現,將支付方式不斷優化,不只是各個商廈商鋪的收銀臺,就連路邊的煎餅攤都貼上了支付二維碼。2016年2月18日,Apple Pay 業務加入中國在線支付熱潮并開始不斷擴張,這個依靠NFC技術,以quick pass為載體的新潮支付方式,初次亮相便受到廣大果粉們的紛紛追寵,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用戶體驗,追捧的目的似乎更偏向逼格而非實用。

束手束腳,Apple pay如何搶占市場
就在Apple pay打算在中國市場大施拳腳時,卻陷入各種因素的束縛。雖然其上線當天綁定銀行卡數量就達3000多萬張,但這一龐大的數量也一度讓部分銀行系統癱瘓。有用戶稱,多次綁卡無效,無法在Wallet找到綁定的銀行卡,對Apple pay喪失興趣,不如刷卡來得實在。

各大銀行、商家在Apple Pay推行初期,也曾要求員工提前試用了解這一支付終端,但要想使用 Apple Pay服務功能, NFC、TouchID、 Passbook 三種功能缺一不可,且必須是蘋果手機才能搭載Apple Pay,員工們表示無奈,想試用請先給我們換手機呀。另外除了蘋果手機外ipad也可以支持Apple Pay支付,但是難道要為了強行裝逼,用手機給iPad開熱點然后去付款嗎?
人人出門帶手機不帶錢的時代,為何Apple Pay使用率極低
Apple pay對于中國市場的期望并不低,但對于中國這個大環境而言,Apple Pay就像外來入侵物種,本可以肆意妄為的生長,但偏偏受到了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大原駐物種的抑制,而且似乎生長環境也顯得格外惡劣。據新聞報道,有顧客在肯德基消費時要求使用Apple Pay結賬,但收銀員竟然表示從未操作過這種支付方式,在顧客的一步步教授下收銀員才完成交易。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在少數,當我們詢問收銀員是否可以用手機支付時,得到的選擇項往往只有微信和支付寶兩項。一來是操作及用戶使用的不普及,二來與掃碼支付的微信和支付寶比起來,Apple Pay并未體現出明顯優勢,反而更多的是局限性,這與蘋果曾期望的數字支付世界大相徑庭。

Aapple pay淪為一個支付理念,而非支付方式
有媒體報道,庫克曾在拜訪中國時到咖啡廳使用Apple Pay尷尬遭絕。Apple Pay這一支付功能似乎更多的只停留在一種支付理念上,并非真正的被當做一種支付方式,不知道庫里對此作何感想?除此之外,微信和支付寶個體與個體之間面對面支付,發紅包以及消費折扣或返現優惠也是Apple Pay無法比擬之處,有的用戶除了最初感到新鮮使用過Apple Pay外甚至都快忘了還有Apple Pay這個功能。那么在這個“掉地上一毛錢沒人撿但是發紅包一分錢卻搶的很歡脫”的中國市場,Apple Pay將如何立足?

中國的蘋果手機用戶固然可觀,Apple Pay業務也還算新奇,但在如今這個掃碼支付市場蓬勃發展的時代,Apple Pay對于設備要求遠遠高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支付環境而言,對于已在中國市場牢牢滲透扎根的支付寶和微信,Apple Pay的競爭力尚有欠缺。或許隨著蘋果手機逐漸更新換代,以及Apple Pay的日益退廣,市場會更可觀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