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Costco入駐上海刷爆網絡,驚嘆中國顧客消費能力之余,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正在“復制”Costco的成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Costco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除了品牌本身有足夠的影響力之外,早在2014年,Costco就已經通過入駐天貓國際,試水中國市場。
如此“神”操作的不止Costco,今年1月,日本國民品牌鐮倉襯衫入駐天貓;7月,瑞典H&M集團旗下服飾品牌&Other Stories在天貓開出官方旗艦店;8月,美國環保時尚品牌Everlane入駐天貓國際。
9月19日,阿里巴巴平臺披露,過去半年,超過1500個海外品牌通過天貓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天貓國際數據顯示,過去5年,天貓國際共引進80個國家和地區、超23000個海外品牌,其中80%是首度入華,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就有10個海外品牌,通過天貓國際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前幾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阿里巴巴2019“十一”黃金周消費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線上消費呈現精致化、高效化、智能化趨勢,出門旅游仍是主流度假方式。總體看,消費和旅游均有從境外向境內回流、一二線城市向低線城市下沉的趨勢。
天貓數據顯示,10月1日至3日,芳療精油成交同比大漲239.64%,香水成交額同比增長50.59%,男士彩妝成交額同比增長69.91%,防曬霜成交同比增長79.30%。十一長假前夕,用于曬傷修復和補水保濕的醫用面膜呈現出510%的同比增長。
超過300萬人次在天貓超市搶購茅臺酒,白酒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速達12倍;根據盒馬鮮生數據,黃金周前三天的線下消費增幅近三成,買得最多的前十種商品全部是海鮮,帝王蟹同比上漲3000%,陽澄湖大閘蟹共賣出40000只。
不同于以往在境外的“買買買”,今年國民主要在境外旅游,在境內消費。根據天貓國際數據,黃金周前3天,天貓國際成交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4%,10月3日的成交額同比增長最高達53%。消費者在天貓國際購買的進口商品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和韓國,這與中國消費者出境游熱門目的地相符,表明消費回流現象顯著。此外,北京、上海機場免稅店支付寶人均消費金額超過2000元,金額顯著大于“五一”黃金周。
今年,海外品牌加速入駐天貓國際,實現了300%的增長,達成戰略合作伙伴的品牌同比增長86%,年度億元俱樂部品牌增長至80多個。
天貓國際數據顯示,平臺用戶中90后的占比超過55%,95后新生代人群的進口消費崛起。同時,進口消費持續普及,新興市場的進口消費充滿活力,低線級城市消費者的年增長率達42% 。
據了解,年輕消費者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催生了進口消費的多元化需求。今年雙11,天貓國際的“三新”策略將重點孵化口服美容、男士護理、生發儀、口腔電器、寶寶洗護、寵物保健、進口被具等新興品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