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海電視節綜藝論壇在滬舉行,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鄭蔚,樂正傳媒董事、副總裁彭侃,東方衛視節目研發中心總監,《極限挑戰》總導演任靜,樂禧文化創始人、CEO兼《奔跑吧兄弟》一、二、三季總導演岑俊義,上海幻維數碼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昊,騰訊視頻綜藝業務部總經理馬延琨等人紛紛亮相,圍繞“互聯網時代的綜藝新生態”主題同臺論道。席間,鄭蔚指出,目前網綜市場正處于野蠻生長狀態,這對于純網綜藝而言,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機遇:網綜市場年輕化與包容性
近年來,網絡綜藝借助互聯網東風,從2014年的興起到2015年井噴式涌現,再到2016年野蠻生長的發展態勢,網絡綜藝已然從幼芽發展成參天大樹。作為首次提出“純網綜藝”的視頻網站,愛奇藝的行業視角更為獨到。鄭蔚表示,較傳統電視觀眾而言,視頻網站受眾更為年輕、坦率、直接、甚至“任性”,恰恰是這樣獨具特色的受眾群體,使得眾多制作人在制作綜藝過程中,結合網民喜好生產出為網民所喜愛的產品。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網絡綜藝受眾中30歲以下用戶超70%,且多為90后網生代,而這些受眾群體的特色恰與愛奇藝所堅持的年輕、品質、時尚青春調性十分吻合。“在制作《我去上學啦》之初,我們充分考慮到觀眾年齡層問題,通過調研了解到家長對于學校生活的好奇以及大部分觀眾對高中生活的向往;就此在制作過程中作出適合受眾的字幕及鏡頭節奏調整”,鄭蔚舉例道。

在極具包容性的互聯網中成長的網絡綜藝呈現出極強的“網絡化”特質,這與網絡受眾的多終端渠道使用、碎片化生活方式及觀看狀態等不無關系,正因如此網絡綜藝得以迅速發展。鄭蔚說道,“實際上,目前多數電視綜藝的影響力、傳播主要來自于互聯網,這與目前用戶的生活狀態與傳播工具間建立的渠道關系密切關聯。”作為視頻網站的中堅力量,愛奇藝已經積攢了豐富的運營經驗,2016年先后推出《奇葩說》第三季、《大學生來了》等熱門網絡綜藝,接下來,《我去上學啦》第二季、《十三億分貝》、《姐姐好餓》、《撕人定制》等多題材網絡綜藝也將與用戶見面。
當談及目前網綜市場所處的野蠻生長態勢為網絡綜藝帶來諸多競爭時,鄭蔚坦言,“就目前各大視頻網站的競爭市場來說,這種良性的競爭環境對于愛奇藝平臺上的網絡綜藝而言是很好的機遇,因為只有競爭才會有更好的節目誕生。我們期待,在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中,與各家視頻網站一同推動網絡綜藝的可持續發展。”
挑戰:資本壓力下的同質化現象
事實上,伴隨網絡綜藝大舉入市,是否盈利等現實因素與之而來,成為行業人士與媒體人關注的焦點。鄭蔚表明,“盈利與投入無關,這與選取的節目類型及表達方式密切相關。對此,愛奇藝極具代表性,拿《奇葩說》來講,盡管第三季投入并未持續增加,但是它的盈利效果也十分喜人。截至目前,三季超17億的總播放成績給行業樹立了良好的典范。此外,在相對小型、專業性的《愛上超模》來看,它的盈利狀況也十分可觀。”除節目類型與表達方式,平臺影響力也是網絡綜藝生長的關鍵因素。根據最新的艾瑞數據顯示,2016年4月,愛奇藝在月度用戶覆蓋、日均用戶覆蓋、月度總有效時長等關鍵性指標領先行業,愛奇藝的運營實力可見一斑,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奇葩說》、《愛上超模》等網絡綜藝的爆發并不是偶然。

“電視綜藝的同質化問題,并非創作人員的同質化思維所引起,而是來自于電視臺收視率的絕對壓力。”鄭蔚表示,于決策者而言,穩定性與安全性是其關注的重點,珠玉在前,決策者自然選擇穩定性與安全性極高的同類產品,同質化便不可避免。因此,網絡平臺的創新及開放姿態頗具吸引力。一直以來,愛奇藝始終秉持開放共融的合作姿態及創新探索的創作理念,所推出的《偶滴歌神啊》、《奇葩說》、《大學生來了》、《十三億分貝》等網絡綜藝,吸引不少影視從業者的目光,為行業津津樂道。當然,對于視頻網站而言,同質化問題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隱患。當資本壓力與商業壓力過于強大時,視頻網站所面臨的壓力與傳統電視所面臨的收視壓力大徑相同,再包容的網絡環境都會使創新所必須的膽魄、試錯等因素嚴重受限,不可避免的也將造成同質化、趨同的態勢。
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網綜市場也將繼續發展。為此,鄭蔚言稱,“未來,愛奇藝還將繼續秉承包容多元的合作方式及創新理念,與合作伙伴一同磨合成長。除季播節目《我去上學啦》、日播節目《晚安朋友圈》的推出,愛奇藝還將繼續加強對網絡綜藝數量與品質的要求,并投入與之相應的客觀條件。通過對內容開發、運營維護、平臺宣傳等全方位助陣網絡綜藝的發展,制造出更多現象級的網絡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