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C創始人、阿里移動總裁、阿里媽媽總裁、阿里巴巴合伙人俞永福
4月28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阿里移動總裁俞永福發布了UC全面升級戰略:UC瀏覽器將基于阿里大數據優勢,轉變為千人千面的媒體平臺。這意味著以手機瀏覽器起家的UC將不再是瀏覽器那么簡單。升級后的UC,有了更多移動互聯網發展進化下的“賦能”。
不過,如果從阿里巴巴的業務視角來觀照,則不難發現俞永福正帶著自己親手創立的UC完成一次“阿里化”進化,賦予UC更多阿里電商運營的基因;另一方面,在頻頻入股和收購媒體之后,阿里巴巴在內容領域的野心,也能通過UC的此次升級,得以窺見一斑。
關于此次UC的戰略升級,UC創始人、阿里移動總裁、阿里媽媽總裁、阿里巴巴合伙人俞永福近日接受了新浪科技專訪,他向我們講述了UC升級背后,阿里巴巴決策層對內容領域“天時”、“地利”及“人和”的思考,也透露出了這家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在內容領域的野心。

UC阿里化:俞永福宣布UC升級成為“淘寶天貓”一樣的新媒體平臺
天時:趨勢已經到來
俞永福說,無論如何升級進化,創立于2004年的UC瀏覽器本質上還是一款移動互聯網產品,“產品的價值是什么?滿足用戶需求,這一點從未改變。”
那UC滿足了用戶什么樣的需求?俞永福認為是人與信息的連接。
實際上,創立12年以來,UC的3個階段、2次升級都與這個“連接”有關。從UC的發展歷程來說,第一階段是純瀏覽器階段,主打上網速度和省流量;第二階段做內容導航聚合,開始引入內容,聚集了搜索、小說、視頻等,為用戶提供獲取各種信息的便利。
到如今第三階段,UC則不再是瀏覽器那么簡單,它希望變成一款“內容聚合”應用,從工具轉型成為平臺,或者拿俞永福的話來說,是內容領域的“淘寶”和“天貓”的疊加,既“萬能”又“專業”,利用大數據計算,成為兼具豐富和個性化推薦的“內容服務平臺”。
這種內容服務平臺為何此時到來?他認為與移動互聯網的階段性發展特征有關,即移動互聯網發展至今,已經從人找信息,來到了信息找人,俞永福認為這個特征已經開始,并將持續5年以上的時間。
在阿里內部,在看待這個特征的影響上,主要考慮三個環節:供給側、用戶消費側和商業側。
內容供給側來說,近兩年提供者越來越多,如果此前社交媒體只是帶來一個“人人傳播”的時代,那現在則真正進入到了“人人創作”、“人人自媒體”的階段,信息大爆炸,是當前最明顯的內容領域特征。
其次是用戶消費端,在有限的手機屏幕上,如何實現信息流的“千人千面”,成為當前最主要的供需矛盾,而這背后,涉及到大數據和計算算法算力。
最后是完成整個正循環的商業化,目前在該領域,商業化變現還限于廣告一種,而且對于內容提供者來說,在內容聚合類平臺上,主要的收入方式還是補貼,廣告分成概率尚小,更多自媒體在聚合類內容平臺無“私產”,只見人流,未見錢流。
地利:UC的阿里化
對于以上三個方面,俞永福認為UC和其背后的阿里進入時間已到,并且兼具實力。
首先,內容供給側來看,阿里會移接淘寶和天貓的經驗,讓處在上游的內容創作者成為“服務商”,而不是“提供商”。俞永福認為這其中的關鍵之處在于有無“私產”,能否形成上游的積累沉淀。類比阿里的經驗來說,實際上是希望內容生產者成為UC上的“店家”,他們在UC上有自己的店鋪,可以持續經營,而不只是一次性的流量售賣。這事關內容、平臺和用戶三者的長期平衡和共贏。
俞永福也談到目前行業的通行做法——補貼,但他不認為這種方式正向可持續,“你是授之以漁還是授之以魚?如果不是讓他具備長期競爭力,依靠單次性補貼,一年之后兩年之后,還能持續嗎?”
其次是在消費者側,如何在有限的手機屏幕上,實現信息流的精準推薦。俞永福認為背后的大數據和和計算算法算力方面,阿里有資源和經驗可用。這種經驗是4年前推出的“手機淘寶”,俞永福認為這款產品的意義在于,把電商從“門戶時代”帶到了“個性化”時代,基于歷史訪問數據,手機淘寶能實現“千人千面”,而且就UC的情況來說,2015年推出的UC頭條,已經在利用日活一億的數據試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商業化方面,俞永福認為阿里巴巴在電商和支付上的優勢,是完成內容聚合平臺正向發展的最重要一環。“一方面是流量,另外一方面就是人流和錢流,在錢流方向上,傳統內容到現在為止整個的商業化的方式很單一,就是廣告,這種方式到今天我看到了有一個巨大的變化未來,實際上從一種的廣告變現模式,向三種模式變化。”
這三種模式除了廣告,還有用戶付費和電子商務。實際上,這與視頻行業的商業模式極為相似,只是目前視頻行業還不具備精準化推薦。
俞永福認為,從阿里媽媽的廣告營銷,到用戶付費打賞等最重要的支付,以及電商的運營,UC和其背后的阿里巴巴優勢無雙。

俞永福認為移動互聯網產品必須考慮三環節:供給側、用戶端和商業變現
人和:舉阿里移動之力
不過光有優勢還不夠,UC面對的競爭不止內容聚合創業項目今日頭條、ZAKER和一點資訊等,傳統的新聞門戶,新浪、騰訊、網易和搜狐等,都是潛在的競爭對手,特別是網易和搜狐,目前在新聞客戶端的推廣力度上,不難想見其重視程度。
但俞永福認為“輸在格局,贏在細節”,他表示,任何一個產業趨勢,如果真是趨勢,那大家的方向必然一致,但細節會有區別。
他解釋說:“方向上,內容一定是信息流的方式呈現,而且是個性化的信息流,這一點大家區分不大。”
不過細節上可能會有明顯不同,“每個人做產品的時候會有很大的方向一樣,但是有自己的優勢,有自己的缺點,比如今日頭條是一個獨立的新創的公司,上面做得很好,挑戰就在于長遠在這三側的資源和積累,就在長跑過程中有一些沖擊。另外,想要的也不一樣,網易最大挑戰就是它最主要的身份是門戶,自有內容和其他內容的時候很大的的博弈,這一點我說的很明確,我們實際上要做大數據、新媒體平臺,但我們自己不做媒體,因為就跟我們原來發展游戲業務一樣,我自己的身份必須要明確,你不能夠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跟別人競爭,這很難的。”俞永福進一步解釋稱。
具體上,在UC的平臺上,希望幫助內容方從原來的內容提供方變成內容服務商,讓其后私產,并強化內容服務號的能力,通過阿里電商經驗的觸類旁通,給內容服務商“賦能”,讓媒體像天貓品牌商家一樣擁有自己的“內容店鋪”,形成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媒體新生態
體現在政策上,伴隨此次UC升級和媒體賦能計劃。阿里移動發布了策應性戰略:正式推出阿里匯川移動廣告平臺,打通UC瀏覽器、神馬搜索、PP助手等多個阿里旗下移動產品,為廣告主提供移動精準營銷服務。
野心:阿里巴巴的定位和邊界
實際上,如果說UC此次重磅升級背后,俞永福講訴的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故事,那在這個過程中,關于阿里巴巴在內容領域的野心,也可以窺見一斑。
首先,俞永福多次強調,UC不希望自己成為媒體,成為內容的生產者,但對于目前進入阿里體系的媒體而言,俞永福透露說:“作用在于,可以完成很多新想法的探索和嘗試。”他還表示從內容的多元化來說,“希望打造的是一個萬能的UC,所以內容方不可能只是3家或者30家,不會單獨考慮投資的媒體生態。”
另一方面,這位阿里巴巴決策委員會委會認為,UC和阿里巴巴目前圍繞內容所進行的,主要是站在數據角度幫助傳統媒體升級:“因為傳統媒體是不分用戶的,那你如何用數據,數據有精準到達的問題,還有對于用戶需求的分析問題,我覺得利用數據幫助傳統媒體,因為傳統媒體不太看數字的,看指標。”
最后,新浪科技問到了基于內容是否指向社區的問題,俞永福沒有否認,只是表示所有的產品,到頭都會完成“個性化”、“信息流”和“社區”的標配。
但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對于社區的渴求,格外強烈。今年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互聯網新聞,莫過于支付寶關于“咻一咻”展開的努力,當外界在普遍質疑“咻一咻”在社交方向的努力到底有多少作用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亞布力年會上公開回應道:“外界以為咻一咻是支付寶在跟微信去競爭,實際上阿里想通過這個活動試水社區互動,阿里巴巴認為未來的互聯網發展,會出現生態化社區的形態,而不是某一個單一的產品那么簡單。”
那社區形成和存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互動。而內容是天然的、最佳的互動載體。UC會成為阿里巴巴社區夢里的排頭兵嗎?至少現在看起來,比先行試水的支付寶和釘釘,更具潛力和競爭力。
當然,除了產品需求驅動和社區夢驅動,如果把此次UC升級放到更大的視野中去審視。如何去看阿里巴巴的格局觀呢?或者換言之,阿里巴巴的內部自我定位是什么?什么做?什么不做?
“阿里巴巴最大的定位有兩個,一個是要成為國家企業,提德國想到西門子,提韓國想到三星,那阿里巴巴的定位就是提中國想到阿里巴巴。另一個是大數據公司,所有的事情都是用大數據的視角看產業是不是要進步。而且在你用數據的視角去做的時候,對那個產業有改變的價值,如果沒改變沒價值,不要去做。”阿里巴巴戰略決策委員會委員、阿里巴巴合伙人俞永福告訴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