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天的中國電商圈,卓爾無疑是一個響亮的名字。3月17日,宣布入股蘭亭集勢成為第一大股東,創下中國電商圈第一并購案。此后,卓爾動作頻頻,4月1日,宣告公司改名,深度去地產化,表明互聯網化轉型決心。5天后,將深圳一家移動智能支付公司收入囊中,更名為卓爾智聯,打通支付環節。
昨天,卓爾公告稱,阿里巴巴公司前CEO 衛哲成為卓爾獨立董事。中國電商又一顯赫人物重磅加盟,讓人浮想聯翩。短短半年內,閻志攜手于剛、郭去疾、吳鷹、衛哲這幾個可匯聚中國電商頂端資源的男人,在謀一個怎樣的局?卓爾,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其實,這一切的答案,早就在一篇被“忽視”的年度報告中“預留了浮線”。卓爾集團董事會主席、CEO閻志在2015年公司年報中的“主席致辭",立意深遠,清晰地勾勒了卓爾構建智能化商業交易生態圈、打造中國電商新一極的藍圖及實現路徑。
(下文根據卓爾集團2015年年報主席致辭整理)
2015年是中國市場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互聯網全面重構了中國商業格局,實體商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而以2016年為元年,互聯網與大數據、人工智能、VR等前沿技術的協同發展對中國商業的影響和改變將更加巨大和徹底。整個人類社會的商業組織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智能化的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商業將從電腦與互聯網輔助人更方便地匹配及進行交易,逐漸過渡為基于大數據的智能互聯網節點自主地發起與完成交易。
時代的變革往往與重大機遇相伴相生。就像這一輪互聯網大潮催生了阿里巴巴、騰訊、京東這樣的超大型商業機構,隨著互聯網及相關領域的新技術、新應用模式進一步廣泛深入延展,將繼續引領中國企業轉型和升級,同樣會再度催生一批具有深厚實體產業根基,并通過互聯網+及前沿技術融合實現質變與飛躍的優秀企業。
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也是互聯網大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世界商品交易中心,造就一個智能化、全球化的商業交易生態圈,正逢其時。
卓爾云市場:中國電商新一極
對于過去多年一直根植于商貿流通領域的卓爾集團及漢口北市場,互聯網化是一次大考驗,能否成功互聯網化意味著能否繼續生存、大發展,如果不能在互聯網上找到自己的接口和空間,就要掉隊和被淘汰。
我們深刻研判區位、環境及企業自身資源和優勢,努力把握互聯網發展的風口和機遇,從2015年年中開始,卓爾全面擁抱互聯網,積極推動轉型升級,提出“批發市場+互聯網”的“卓爾云市場”計劃,打造全球交易平臺。這一計劃得到了一號店創始人于剛博士的高度認同,于剛博士先是直接入股卓爾集團,隨后受邀出任集團董事會聯席主席,負責卓爾云市場計劃的構架與推進。
眾所周知,卓爾集團擁有較大規模的線下實體商貿物流市場,已有20多家專業批發市場、2萬多商戶入駐經營。因我們近年來連續多年舉辦“中國批發市場年會”、“中國漢口北商品交易會”,與包括義烏、廣州、昆明、成都、西安、沈陽等城市在內的中國各地主要批發市場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溝通、合作關系。我們推出的“卓爾云市場”計劃,正是基于線下實體商貿市場物業、客戶、物流、數據基礎及優勢,將全國眾多實體批發市場與電子商務全面融合,打造中國最大的線上線下集成的批發交易平臺,成為中國電商新一極。
卓爾云市場包括“卓爾購”、“卓金服”、“卓服匯”三大線上交易及服務平臺,分別服務于批發貿易的在線交易、融資支持、智能物流等環節,形成集成服務閉環。上線三個多月來,卓爾購交易額突破50億,入駐商家11000多個;卓金服融資總額突破13億,注冊會員達6萬多人;卓服匯服務總額達2.3億,注冊會員超過15000名。
云市場把全國的批發市場搬到線上,發揮商品、信息、金融、服務等要素的快速組合和聚集功能,大大降低中國批發環節的供應鏈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同時傳導并觸發上游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專家稱之為批發業的第三次流通革命,是供給側改革在流通體系中的實踐和反應。
卓爾的轉型路徑
幫助中國線下批發市場上線交易,提供線上的交易、金融、物流服務,只是卓爾集團轉型升級的第一步。卓爾集團在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模式上因為有獨特的線下基礎,因此在電商云集的中國市場擁有一席之地。但如果僅僅止步于此,不將此形成卓爾獨有的交易生態系統,增加客戶黏性,藉此提升公司經營規模和贏利能力,不與互聯網發展的最新技術和趨勢充分對接,必然會落后于市場。
因此,我們已將上市公司“卓爾發展集團”更名為“卓爾集團”,就是表明我們的傳統業務——物業發展將僅為主營項目的一部分,卓爾集團將以實體市場、物流、物業為基礎,以卓爾云市場為契機,發展線上線下結合的云市場交易及服務體系,并積極推進跨境貿易、C端業務、物流整合、金融服務,布局支付智能硬件與系統集成,形成全球最大的消費品B2B交易平臺和數據庫。
由此,我們可以勾勒出卓爾基于線上線下結合的交易平臺打造的生態圈和產業鏈:
“卓爾發展”業務群,專注于實體市場運營。繼續發展、管理、運營線下市場、物流、倉儲、加工設施,保持同行業領先水平。但對于新的實體投資會做出審慎判斷,更多的線下優勢將通過聯盟、聯營、管理輸出、協作的形式予以保障和提升。
“卓爾云市”業務群,專注于B端業務,實施“卓爾云市場”計劃,致力于將中國主流線下實體批發市場全部上線,成為中國最大的B2B電商平臺。
“卓爾通商”業務群,專注于跨境貿易與采購業務。借助剛剛入股的全球領先跨境電商“蘭亭集勢”業務優勢,利用“卓爾購”平臺的數據、商戶、商品優勢,積極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即通過“蘭亭集勢”幫助卓爾購商戶、商品外銷全球市場,也將通過合作、新設渠道,為海外商品在中國市場提供分銷服務。
“卓爾云商”業務群,專注于C端業務。基于卓爾購的數據和線下市場直接采購優勢,以新設或并購的形式發展B2B2C業務,樹立“卓爾大集”、“萬國優選”、“卓爾優選”等線上線下完整融合的商業品牌。
“卓爾金服”業務群,專注于供應鏈金融服務業務。在適當時候,將卓爾云市場中的卓金服、擔保公司團隊獨立,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成為本集團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卓爾智聯”業務群,專注于物流、支付智能硬件的研發、制造與應用。同時構建圍繞各種交易場景的支付體系,積極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為卓爾交易平臺生態圈提供支付和硬件支持。
“卓爾智通”業務群,專注于物流的智能化服務。提供進銷存、倉儲配送、分銷商管理、財務、人事等信息化管理工具和軟件,成為中國中小商戶的互聯網生意助理。立足線上線下交易的市場優勢,通過已建和代管的區域配送中心,利用交易的物流信息,實現智慧物流。
“卓爾物聯”業務群,我們會依據平臺交易挖掘大數據,利用物聯網技術應用于供應鏈改造升級與柔性生產,提升企業生產與流通效能。
由此,我們可以勾勒出卓爾基于線上線下結合的交易平臺打造的生態圈和產業鏈:
這是一個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商業交易生態,依托龐大的數據庫和智能系統,可以幫助我們捕捉現在和預測未來,做出現在依然神奇但將來司空見慣的舉動:交易系統比采購商更了解貨品需求及準確數量,自動推送訂單;僅憑交易記錄無需任何抵押可一鍵貸款到賬;智能終端觀測分析店鋪陳列面冷熱,將顧客試穿頻度最高的服裝款式反饋到后臺甚至工廠設計師眼前;嵌入電子標簽的幾百件商品,經過一道“閘口”,一分鐘內完成點數并列出規格和顏色。
當然,卓爾集團秉承一貫的穩健經營理念,將保持線下優勢與盈利能力。線下業務方面,我們將在2016年開始更加注重經營質量,著眼于經營服務水平的提升,以期幫助公司實現服務性收益較大幅度增長,從而在財務上保證我們的轉型成功。
升級為智能化的商業交易生態圈
我們認為,西方的傳統供應鏈是基于大品牌大零售的剛性連接的OEM體系,而中國的供應鏈是基于批發與分銷的柔性供應鏈,前者效率更高,而后者更靈活機動。未來的供應鏈將可以前所未有地將二者的有效性集于一身,通過標準化、交易模塊分拆與社會化、大數據與智能化,讓生產與交易的模式在不同場景靈活組織與切換,讓商品交易、金融交易、貨物流動既可分亦可合,讓需求發現、需求聚集、產能配置、金融配套、物流分發、服務眾包等可以完全智能化自組織。
VR與5G時代的到來將完全模糊線上線下的哲學概念,3D打印與工業4.0將生產的柔性推向極致,商業專業的社交網絡將讓供需雙方分秒間聚集一堂,而人工智能將比人類更早發現與捕捉交易機會。
我們堅信在未來交易將成為推進需求與生產的重要驅動力。我們將以交易平臺的技術革新最終引爆交易方式的革命,讓人類社會商品交易的效率與頻次相對今天呈指數級增長,讓商品交易變得更容易、更便宜。
如果說谷歌與百度完成了文本與超文本信息的網絡化,臉譜與騰訊完成了人類社交互動的網絡化,亞馬遜與阿里完成了商業交易最后一環的網絡化,那么卓爾的愿景是組織一個智能協同的商業交易生態圈:以商品流通為起點;貫穿物流、金融、數據、軟件、服務;打通線上線下的B2B、B2C、C2B;連接全球,全面智能化。
我們無疑站在一個新時代的起點,站上一個全新的高度來布局我們的業務,籌劃我們的未來。我們將基于智能化的商業交易生態圈,構建中國最大的商品交易平臺,以降低交易成本,助力廠商成長為已任,對接前沿技術,保持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引領市場、引領未來,將卓爾打造成為一家深受客戶信賴的交易平臺與服務組織,一家廣受尊重的優秀的商業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