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9日早晨,釣魚臺國賓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與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展開巔峰對話。
由于對話太長,所以磐石之心提煉出雙方談話的幾個要點,供各位讀者享用。
馬云認為只有中西文化結合才能贏
扎克伯格與馬云都十分謙虛,馬云認為東西方之爭的結果是只有東西方文化融合,才能共贏。事實上小扎在學習中文,阿里在學習西方經驗,我們很多互聯網公司也都是在學習西方經驗的基礎上,融合中華文化,用戶習慣才發展起來的。
我一直認為,互聯網的核心是技術,同時也是文化和習慣,這也是為何很多人感覺國外的互聯網產品拿到國內用起來為何不習慣?國外互聯網企業在政策原因之外仍水土不服?所以十分贊同“東西文化融合”的說法。
雙方都認為只有創新才是未來
對于創新和未來科技發展,小扎認為,新的計算平臺在5-10年內必然出現,這就如同智能手機誕生5年后,iPhone問世。iPhone代表了智能手機的最高成就,一路走來是5年時間,發展至今已經過去了10多年。
但是新的計算平臺的誕生并不意味著戰勝人類,而是服務人類,幫助人解決問題。
馬云同樣認同創新代表未來,同時他也表示“不應害怕機器戰勝人”,因為機器一直在戰勝人類,但也一直在服務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十分看好。他也認為,人是具有智慧和情感的動物,而機器很難具備情感,所以機器只能服務人,而無法超越人。
VR和AI必將在10-15年后迎來井噴
小扎一直在營銷自己公司的AR產品Oculus Rift,并認為在未來10-15年,Oculus Rift之類的AR產品會替代手機,成為新的工具。這種讓人沉浸其中的技術,可以改變當前的游戲行業規則,改變X-BOX、PS這些游戲設備,讓游戲變得更酷。
小扎還認為AI將在無人駕駛汽車、醫療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幫助人類降低車禍概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馬云則認同小扎的觀點,認為AR和AI技術必將改變世界,阿里巴巴也在致力于這方面的技術研究,并希望將此應用到電商網購領域。
馬云認為技術改變世界 也需警惕威脅
馬云認為技術的進步讓人類可以去更好地了解自己,但是當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成熟后,人類也必須提高自己的智慧,否則將面臨危險。他同時還從中國的宗教談到中國千百年來注重的是“智慧”,而西方人則一直致力于如何更“聰明”。
扎克伯格沒有再談技術進步的影響,他認為全世界都應該再次注重理工科教育,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只有技術才能改變世界。
創業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改變世界
對于中國目前瘋狂的創業潮,小扎認為創業不能以獲利為目的,而是要考慮你想要改變什么?這其實是美國硅谷創業者們的重要信條,也因此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公司,比如,英特爾、惠普、蘋果、GOOGLE、Facebook、Paypal、Tesla以及X-SPACE、亞馬遜等等。
目前的中國的創業市場,更多創業者是看到了一個機會或者“錢景”,他們并沒有想要去改變什么,而是先考慮能獲得什么。這種初衷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創業方式和結果,于是我們國家的創業市場泡沫慘重,2016年隨著資本市場遇冷,泡沫開始消退。
馬云認同小扎的創業觀,并闡述了阿里巴巴的102年愿景,以及為了這一愿景而做的長遠戰略規劃,似乎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會出一點偏差?事實上,任何偉大的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的“使命”,當前中國許多大互聯網公司,已經在“風口”上搖擺,忘記了“使命”。
如果非要給出原因,我認為是博弈論里講的“公地悲劇”,是這種逐利的環境導致了競爭的無序,導致了跑馬圈地,導致了不顧經濟規律,有企業因放棄使命而獲得利益,其他人卻失去競爭機會。也導致了大企業幾乎買下全中國,讓創業者的青春無處安放。
作為父親 都希望孩子享受人生
小扎在對待女兒的問題上,顯示出一位慈父的姿態。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世界,同時為自己的女兒創造最好的東西,并堅持給孩子做好價值觀的引導。
馬云更是顯露出中國父親的特點,他認為只希望孩子能夠幸福的享受人生,畢竟自己都這么拼了,不希望孩子繼續拼。
偉大的人,回到自己孩子的話題上,都變得與我們常人一樣的普通。這也讓我們感受到,眾生平等!作為高等動物,人類總是有保護子女的生物本能,吃過苦的人總是不希望孩子吃苦,這也體現了人類的偉大與自私。其實,也在告訴我們,世界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人終究是人,不可能變成機器,更不可能成為神,這是最為樸實和簡單的道理。
看好中國的未來 互聯網會讓中國經濟更好
小扎認為,互聯網不僅不會帶來就業問題,還會解決貧困和就業,所以他致力于推動全世界人類接入互聯網。
馬云認為,中國經濟當前的問題是過去多年高速發展后的必然結果,但是中國仍然具有極大的潛力,他提出了服務業為先制造消費、進口提升促進科技發展、市場驅動拉動內需,并特別談到農村這塊市場是未來的重點。
馬云還提出在DT時代(數字化時代)科技基礎設施投資,可以讓80%的人享受技術帶來的福利,從而改變之前200年來,基礎設施投資只讓20%的人賺到錢這個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