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金融興起之后,眾籌作為新興投資手段出現。從當前發展來看,京東淘寶蘇寧等電商平臺做眾籌的優勢非常明顯,但這不能否定眾籌的金融屬性,依然是一種投資行為,這不是電商預售。這意味著,眾籌本身有風險,投資人、項目方以及平臺需權責利分清,以此防范風險保障用戶權益。
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東表示,在近期的大可樂眾籌事件當中,其間的法律關系可以作為我們的研究范本。京東眾籌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項目方可以在京東眾籌平臺上發起項目的籌款,并承諾提供不同形式的回報給支持創新項目的用戶。從法律角度來講,京東眾籌是平臺方,只是信息撮合的角色。
用戶支持眾籌項目,即代表了對眾籌項目發起方的支持和認可。但京東金融也做到了用戶風險提示,讓用戶清楚眾籌是一種“獎勵式支持行為”,參與眾籌的用戶將面臨一定風險。
實際上,眾籌行業的“鼻祖”及領先者美國Kickstarter剛剛發布了2015年的游戲行業眾籌數據:整體成功率僅為30.3%。而京東眾籌通過嚴格的項目背景審核,現產品眾籌成功率可以達到90%,進一步保障用戶權益的實現。創業創新并不都是一帆風順,機遇與挑戰并存。眾籌企業有健康發展,估值翻倍即將登陸新三板的;也有面臨眾籌失敗、跳票、出現產品質量缺陷等各種各樣問題的。
在大可樂項目方創業失敗后,京東眾籌第一時間聯系項目方為用戶出了賠償方案,并督促大可樂律師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用戶投訴。雖然處理及時且從法律的角度保護了用戶權益,但少量用戶還是認為大可樂的創業風險應該由京東買單。但其實,這種風險由平臺兜底的轉嫁行為從法律意義來講是不合理的,但是從情理來講,可以體諒用戶與市場對于眾籌這種新興行業的風險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
楊東認為,透過大可樂事件反而提示整個行業,要普及眾籌這種新型產物,更要明確眾籌平臺、投資人、項目方三者之間的法律關系,然后平臺再通過更契合用戶需求的方式最大程度滿足創業方與用戶的需求,令眾籌這種能夠助力雙創事業的強大推動器發揮該有的能量。
從近來國家的政策可以看出,國家政策從“促進健康發展”到“完善規范監管”也表明了態度。楊東補充道,眾籌作為新興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需要更為明確與健康的監管環境,市場與用戶也需要一些時間去接受行業教育。但總體來看,在雙創的大環境下,眾籌日漸成為重要的雙創孵化平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眾籌首次被列入其中,可見眾籌的未來大有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