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過去了,但狂歡留下的余震卻仍在繼續。有些消費者甚至到現在還在等快遞,而銷售鏈中的另一環——商家內部,則已經著手于整理相關數據,做活動復盤。
有些廠商聚焦于單個電商平臺,爭當銷量冠軍,有些品牌和服務商卻另辟蹊徑,在微信上做出了自己的另一個獨立商城。
據官方數據,雙十一期間,“京東購物”小程序的新訪問用戶數環比是10月同期的158%,累積用戶數則達到了2.38億;“熱風hotwind微商城”小程序雙十一當天訪問下單轉化率達15%,下單高峰速度高達2.5單/秒;而天虹到家的小程序在雙十一期間的客單量與11月日常量對比達到了135%,日均銷售額則達到162%。
雙十一期間在小程序這個平臺上獲利的,除了電商平臺,還有品牌廠商,甚至還有天虹這樣的傳統線下服務商。它們有些早已設立大量線下門店,有些擁有自己的官方網站和應用,但這些渠道對它們來說還遠遠不夠。
小程序對它們來說是一個新賽道新戰場,且通過今年的雙十一證明了自己的潛力。而這些平臺和品牌們在此之前選擇小程序的原因又各有不同。
我的粉絲我做主
服鞋配飾類品牌無疑處于特殊性很高的一個行業,最大的特點便是個性化需求非常高。消費者在購買這類產品時,追求的不僅是商品本身的功能,還有自我個性的表達以及準確的個人定位。
如果你平時逛街只逛優衣庫,那么你很有可能喜歡簡單和舒適;如果一個女孩子是VERO MODA的忠實粉絲,那么她很有可能畢業幾年,關注時尚一段時間,個人氣質偏輕熟知性;如果你買衣服只買海瀾之家,那你可能比較懶,又重視品質。
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個人是什么品牌的粉絲,便意味著他是什么樣的人。
很少有人會因為買了某款洗潔精、洗衣液而去特別關注對應的品牌,但服裝卻不一樣。許多服裝品牌的消費者,同時也是它們社交賬號的粉絲。以JACK&JONES為例,其公眾號有近146萬的粉絲,由綾致集團經營。
現如今線下門店的租金和人工成本都在隨時間而增加,想要在線下吸引客流必須靠高成本投入及各種促銷活動信息刺激消費者,但線上的流量卻是現成的。如何妥善運用這批粉絲的忠誠度,刺激其進行消費,對服裝等個性化高品牌來說尤為重要。
綾致在這方面為其他同行提供了優秀的案例。綾致旗下除了JACK&JONES,還有ONLY、VERO MODA、SELECTED等品牌,這些公眾號粉絲數加起來近400萬,而從公眾號到小程序的轉化率,高達80%。

如VERO MODA,在文章中對于單品品類進行介紹及穿搭推薦,并直接在文內嵌入對應商品的小程序購買入口,粉絲可以選擇只購買某件單品,也可以一步到位地按照推薦,直達小程序商城購買一整套搭配。
通過多種渠道積累公眾號粉絲,并在促銷活動期間將這些流量導向小程序商城,并使得顧客完成下單,這是非常完善的一條轉化鏈。
除此之外,綾致之前在微信上嘗試的運營動作還有線上導購和掃碼購等,通過店內商品一物一碼,讓顧客掃碼即可進入該商品的電商購買渠道。
綾致通過這一系列線上流量的轉化,在微信這個平臺上嘗到了甜頭,這也是它在雙十一期間將小程序作為一大重要戰場的原因。除了綾致,同樣通過公眾號發布雙十一活動,并在文章嵌入小程序商城卡片的還有優衣庫、海瀾之家等服裝品牌。

支持從公眾號直接導流,是小程序無可替代的特性,也是微信平臺賦予小程序的一大先天優勢。而小程序的另一個優勢在于,社交價值。
好友之間的轉化率才是最高的
在今年雙十一的復盤案例中,有兩個電商平臺知名度并不算特別高,但卻以出人意料的數據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甩甩寶寶”的小程序商城預售期交易額破1億,其中單件兒童內褲商品通過分享,被500萬人討論和種草;“小電鋪”11.11當日僅用3小時26分13秒就突破千萬GMV,用戶平均客單價達267元,平均下單時間125秒,用戶付款率超過88%,
這兩家都不是我們平時所見到的大規模傳統電商平臺,而它們的共同點在于聚焦社交電商和互動式購物。
以“小電鋪”為例,它的主要銷售模式為通過自媒體公眾號向小程序導流,社交也是它成功的立命之本。據官方數據,小電鋪來自公眾號推文的交易量占比超過27.3%,來自社群和用戶會話的比例則更高,36.3%。此外,其用戶裂變率超過52%,新客交易占比超過75%,也就是說有一半的現有客戶會將其小程序轉發給自己的好友,而點擊進入商城的新客戶也很有可能會下單。

據悉,在雙十一活動期間,有超過200萬用戶參與了小電鋪的“0元砍”活動,人均砍價67.3刀,總共砍掉130,000,000刀,最多的一個用戶通過分享帶來了5537名用戶(即該用戶發起砍價活動后有5537名好友幫忙砍價)。
而甩甩寶寶則在雙十一期間推出全民免單活動,即下單后分享給一定數量好友,若好友下單,原分享者便可獲得免單。這兩個平臺并沒有建立自己的獨立網站,而是選擇在微信生態中,最大限度地去利用其社交價值。
社交從來都是銷售中尤為重要的一個因素。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許多消費者在線下獨自逛街時,仍需要拍照發送給朋友,由他人的意見幫助自己決定選擇哪個款式。
據第三方機構埃森哲發布的《2018埃森哲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有90%的消費者有自己的興趣圈,且其中56%會將興趣圈中推薦的產品信息作為自己重要的購物參考。
朋友的意見,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而朋友推薦也是許多人接觸商品的一大重要渠道來源。
而當電商平臺運用這一因素,在商城中加入分享免單、拼單、砍價等功能時,不僅會促進消費者的分享動力,也將進一步刺激其他人的下單欲望。
目前,微信月活躍用戶數10.83億,無疑微信已成為一款國民必備級別的社交應用。而在這種情況下,誰取得了微信群聊中的“通行證”,且運用了這一社交價值,誰就有機會成為贏家。
同一個平臺,不同的入口
在小程序上完成雙十一之戰的,除了上文的小程序特賣商城,還有其他原本就已有成熟供應鏈的服務平臺,如唯品會、京東,甚至天虹。
盡管唯品會和京東都有著自己的網站和應用,京東還在微信中有獨立入口,但還是有許多消費者在小程序商城上完成了購買行為。截止11月11日,京東購物小程序累計用戶數已達2.38億,且仍保持高速增長;而唯品會小程序的訪問客戶累計已經達到1.44億,其中雙十一當天,唯品會的小程序訂單量超過55萬。
另外一個有趣的小數據是,在唯品會的小程序成交來源中,下拉入口占25%。盡管微信官方曾特意備注,下拉處“這不是入口”,但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來,有許多用戶已經把“下拉—選擇小程序—購物”當成一種習慣了。
這兩年雙十一還有另一個趨勢,是線下的參與度也很高。許多大型商超、購物中心都張貼了與雙十一相關的促銷活動海報,線下店內也是在做折扣活動。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很難生硬地將線上和線下分離開來,線上信息在影響著線下,線下機構企業也在尋求機會將流量轉至線上。
天虹,作為一家老牌連鎖百貨企業,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做數字化轉型。除了電商上的嘗試,天虹還希望將線上和線下打通,便建設了自己的技術團隊,打造O2O的邏輯。天虹小程序便是其中的一個產物,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集購物、到家服務、快速買單、停車繳費等服務于一身。

雙十一期間,天虹所制作的小程序在不同服務領域都發揮了作用:“購物”在當天銷售環比提高47倍,客單量提高38倍;“手機快速買單”客單量環比增加183%,銷售額環比增加438%;“天虹到家”在雙十一期間客單量占比接近30%……
天虹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與騰訊合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騰訊是流量的中心,是顧客最容易出來的渠道,有著豐富的數據資產資源等。但天虹選擇與騰訊合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認同感強。
“為什么文化的認同感那么強?因為沒有侵略性。騰訊的助推器和平臺給了我們很大的自主空間,這種合作非常安全,是有自主創造能力和主權的,所以我相信騰訊這樣開放的姿態或者是工具的角色其實是會吸引很多優秀的、求生欲很強的傳統零售商來合作,因為我們是把各自的資源嫁接,共創一個新的東西出來,所以可能會衍生出更多、更豐富的零售生態,而不是單一的包辦式的零售模式。”
將視線范圍擴大,實際上小程序只是天虹與騰訊合作后成功向消費者展現的其中一個渠道,而天虹也被媒體認為是騰訊諸多智慧零售案例中,將這個戰略概念詮釋得最為透徹的案例之一。
2017年11月,騰訊在其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提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表示將幫助商家打通不同銷售場景、自主運營會員體系,人們發現騰訊已經開始在To B領域發力了。而自誕生以來,便被人們討論其優勢該如何利用的小程序,便成了其中一個有力的渠道。
對天虹來說,入駐小程序并不是單純地將自己的業務移植到另一個平臺上,而是與對方合作,在對方的資源優勢下,做出一個屬于自己的新平臺入口。
對其他電商平臺和服務商來說也是同樣,小程序是一個新入口新通道,而這個入口通向的依舊是自己的獨立平臺。
在雙十一這種全民狂歡購物節中,僅靠之前的獨立舊渠道和平臺已越來越難以覆蓋所有消費者群體和需求。而小程序作為微信生態中的重要一環,擁有與公眾平臺無縫連接、社交流量及技術實力等方面的優勢,為眾多品牌提供了一個新的優秀方案。
這就是它們參與雙十一的新戰場。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過去了,但狂歡留下的余震卻仍在繼續。有些消費者甚至到現在還在等快遞,而銷售鏈中的另一環——商家內部,則已經著手于整理相關數據,做活動復盤。
有些廠商聚焦于單個電商平臺,爭當銷量冠軍,有些品牌和服務商卻另辟蹊徑,在微信上做出了自己的另一個獨立商城。
據官方數據,雙十一期間,“京東購物”小程序的新訪問用戶數環比是10月同期的158%,累積用戶數則達到了2.38億;“熱風hotwind微商城”小程序雙十一當天訪問下單轉化率達15%,下單高峰速度高達2.5單/秒;而天虹到家的小程序在雙十一期間的客單量與11月日常量對比達到了135%,日均銷售額則達到162%。
雙十一期間在小程序這個平臺上獲利的,除了電商平臺,還有品牌廠商,甚至還有天虹這樣的傳統線下服務商。它們有些早已設立大量線下門店,有些擁有自己的官方網站和應用,但這些渠道對它們來說還遠遠不夠。
小程序對它們來說是一個新賽道新戰場,且通過今年的雙十一證明了自己的潛力。而這些平臺和品牌們在此之前選擇小程序的原因又各有不同。
我的粉絲我做主
服鞋配飾類品牌無疑處于特殊性很高的一個行業,最大的特點便是個性化需求非常高。消費者在購買這類產品時,追求的不僅是商品本身的功能,還有自我個性的表達以及準確的個人定位。
如果你平時逛街只逛優衣庫,那么你很有可能喜歡簡單和舒適;如果一個女孩子是VERO MODA的忠實粉絲,那么她很有可能畢業幾年,關注時尚一段時間,個人氣質偏輕熟知性;如果你買衣服只買海瀾之家,那你可能比較懶,又重視品質。
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個人是什么品牌的粉絲,便意味著他是什么樣的人。
很少有人會因為買了某款洗潔精、洗衣液而去特別關注對應的品牌,但服裝卻不一樣。許多服裝品牌的消費者,同時也是它們社交賬號的粉絲。以JACK&JONES為例,其公眾號有近146萬的粉絲,由綾致集團經營。
現如今線下門店的租金和人工成本都在隨時間而增加,想要在線下吸引客流必須靠高成本投入及各種促銷活動信息刺激消費者,但線上的流量卻是現成的。如何妥善運用這批粉絲的忠誠度,刺激其進行消費,對服裝等個性化高品牌來說尤為重要。
綾致在這方面為其他同行提供了優秀的案例。綾致旗下除了JACK&JONES,還有ONLY、VERO MODA、SELECTED等品牌,這些公眾號粉絲數加起來近400萬,而從公眾號到小程序的轉化率,高達80%。

如VERO MODA,在文章中對于單品品類進行介紹及穿搭推薦,并直接在文內嵌入對應商品的小程序購買入口,粉絲可以選擇只購買某件單品,也可以一步到位地按照推薦,直達小程序商城購買一整套搭配。
通過多種渠道積累公眾號粉絲,并在促銷活動期間將這些流量導向小程序商城,并使得顧客完成下單,這是非常完善的一條轉化鏈。
除此之外,綾致之前在微信上嘗試的運營動作還有線上導購和掃碼購等,通過店內商品一物一碼,讓顧客掃碼即可進入該商品的電商購買渠道。
綾致通過這一系列線上流量的轉化,在微信這個平臺上嘗到了甜頭,這也是它在雙十一期間將小程序作為一大重要戰場的原因。除了綾致,同樣通過公眾號發布雙十一活動,并在文章嵌入小程序商城卡片的還有優衣庫、海瀾之家等服裝品牌。

支持從公眾號直接導流,是小程序無可替代的特性,也是微信平臺賦予小程序的一大先天優勢。而小程序的另一個優勢在于,社交價值。
好友之間的轉化率才是最高的
在今年雙十一的復盤案例中,有兩個電商平臺知名度并不算特別高,但卻以出人意料的數據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甩甩寶寶”的小程序商城預售期交易額破1億,其中單件兒童內褲商品通過分享,被500萬人討論和種草;“小電鋪”11.11當日僅用3小時26分13秒就突破千萬GMV,用戶平均客單價達267元,平均下單時間125秒,用戶付款率超過88%,
這兩家都不是我們平時所見到的大規模傳統電商平臺,而它們的共同點在于聚焦社交電商和互動式購物。
以“小電鋪”為例,它的主要銷售模式為通過自媒體公眾號向小程序導流,社交也是它成功的立命之本。據官方數據,小電鋪來自公眾號推文的交易量占比超過27.3%,來自社群和用戶會話的比例則更高,36.3%。此外,其用戶裂變率超過52%,新客交易占比超過75%,也就是說有一半的現有客戶會將其小程序轉發給自己的好友,而點擊進入商城的新客戶也很有可能會下單。

據悉,在雙十一活動期間,有超過200萬用戶參與了小電鋪的“0元砍”活動,人均砍價67.3刀,總共砍掉130,000,000刀,最多的一個用戶通過分享帶來了5537名用戶(即該用戶發起砍價活動后有5537名好友幫忙砍價)。
而甩甩寶寶則在雙十一期間推出全民免單活動,即下單后分享給一定數量好友,若好友下單,原分享者便可獲得免單。這兩個平臺并沒有建立自己的獨立網站,而是選擇在微信生態中,最大限度地去利用其社交價值。
社交從來都是銷售中尤為重要的一個因素。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許多消費者在線下獨自逛街時,仍需要拍照發送給朋友,由他人的意見幫助自己決定選擇哪個款式。
據第三方機構埃森哲發布的《2018埃森哲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有90%的消費者有自己的興趣圈,且其中56%會將興趣圈中推薦的產品信息作為自己重要的購物參考。
朋友的意見,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而朋友推薦也是許多人接觸商品的一大重要渠道來源。
而當電商平臺運用這一因素,在商城中加入分享免單、拼單、砍價等功能時,不僅會促進消費者的分享動力,也將進一步刺激其他人的下單欲望。
目前,微信月活躍用戶數10.83億,無疑微信已成為一款國民必備級別的社交應用。而在這種情況下,誰取得了微信群聊中的“通行證”,且運用了這一社交價值,誰就有機會成為贏家。
同一個平臺,不同的入口
在小程序上完成雙十一之戰的,除了上文的小程序特賣商城,還有其他原本就已有成熟供應鏈的服務平臺,如唯品會、京東,甚至天虹。
盡管唯品會和京東都有著自己的網站和應用,京東還在微信中有獨立入口,但還是有許多消費者在小程序商城上完成了購買行為。截止11月11日,京東購物小程序累計用戶數已達2.38億,且仍保持高速增長;而唯品會小程序的訪問客戶累計已經達到1.44億,其中雙十一當天,唯品會的小程序訂單量超過55萬。
另外一個有趣的小數據是,在唯品會的小程序成交來源中,下拉入口占25%。盡管微信官方曾特意備注,下拉處“這不是入口”,但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來,有許多用戶已經把“下拉—選擇小程序—購物”當成一種習慣了。
這兩年雙十一還有另一個趨勢,是線下的參與度也很高。許多大型商超、購物中心都張貼了與雙十一相關的促銷活動海報,線下店內也是在做折扣活動。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很難生硬地將線上和線下分離開來,線上信息在影響著線下,線下機構企業也在尋求機會將流量轉至線上。
天虹,作為一家老牌連鎖百貨企業,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做數字化轉型。除了電商上的嘗試,天虹還希望將線上和線下打通,便建設了自己的技術團隊,打造O2O的邏輯。天虹小程序便是其中的一個產物,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集購物、到家服務、快速買單、停車繳費等服務于一身。

雙十一期間,天虹所制作的小程序在不同服務領域都發揮了作用:“購物”在當天銷售環比提高47倍,客單量提高38倍;“手機快速買單”客單量環比增加183%,銷售額環比增加438%;“天虹到家”在雙十一期間客單量占比接近30%……
天虹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與騰訊合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騰訊是流量的中心,是顧客最容易出來的渠道,有著豐富的數據資產資源等。但天虹選擇與騰訊合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認同感強。
“為什么文化的認同感那么強?因為沒有侵略性。騰訊的助推器和平臺給了我們很大的自主空間,這種合作非常安全,是有自主創造能力和主權的,所以我相信騰訊這樣開放的姿態或者是工具的角色其實是會吸引很多優秀的、求生欲很強的傳統零售商來合作,因為我們是把各自的資源嫁接,共創一個新的東西出來,所以可能會衍生出更多、更豐富的零售生態,而不是單一的包辦式的零售模式。”
將視線范圍擴大,實際上小程序只是天虹與騰訊合作后成功向消費者展現的其中一個渠道,而天虹也被媒體認為是騰訊諸多智慧零售案例中,將這個戰略概念詮釋得最為透徹的案例之一。
2017年11月,騰訊在其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提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表示將幫助商家打通不同銷售場景、自主運營會員體系,人們發現騰訊已經開始在To B領域發力了。而自誕生以來,便被人們討論其優勢該如何利用的小程序,便成了其中一個有力的渠道。
對天虹來說,入駐小程序并不是單純地將自己的業務移植到另一個平臺上,而是與對方合作,在對方的資源優勢下,做出一個屬于自己的新平臺入口。
對其他電商平臺和服務商來說也是同樣,小程序是一個新入口新通道,而這個入口通向的依舊是自己的獨立平臺。
在雙十一這種全民狂歡購物節中,僅靠之前的獨立舊渠道和平臺已越來越難以覆蓋所有消費者群體和需求。而小程序作為微信生態中的重要一環,擁有與公眾平臺無縫連接、社交流量及技術實力等方面的優勢,為眾多品牌提供了一個新的優秀方案。
這就是它們參與雙十一的新戰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