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三為微軟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
“技術的普及,比如云計算的應用,使得全世界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可能在工業4.0中占得先機。在全球互聯的時代,德國,中國,尼日利亞都有可能在工業4.0中取勝。”當地時間20日上午,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間歇,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Satya Nadella)對騰訊財經表示。
20日上午9時,作為2016年冬季世界經濟論壇的首開論壇之一,“Transform of Tomorrow”(未來的變革)吸引了眾多參會者。會上,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Paul Kagame),印度領先汽車制造商Mahindra & Mahindra主席馬欣德拉(Anand Mahindra), 微軟首席執行官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和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等嘉賓一起討論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對產業和社會產生的影響。
各國在工業4.0中的競爭是本論壇討論的焦點之一。納德拉表示,數據就是當前世界的貨幣,正因為如此,工業4.0是發展中國家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機會。因為在以前通用貨幣只有央行發行的“錢”,而在數據也值錢的時代,發展中國家無形中擁有了很多財富。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討論點在人工智能與人類的關系。桑德伯格首先指出,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應該是希望大于恐懼。桑德伯格說“人工智能不代表人類的能力被打敗,就像虛擬現實的發展不代表人類不需要面對面的接觸一樣。”
不光是孩子需要接受教育,在時代轉型中,任何人都需要受教育。比如,有了移動設備和相關應用,人們應該學習如何掌握好現實生活和網絡生活的關系,而終日與手機為伴。桑德伯格說,在Facebook上有大量的用戶基礎,人們對類似社交網絡的依賴讓有些人警惕和擔心,但是“不了解是產生偏見的原因”,現代人應該更懂技術,并合理利用。
在技術和人的關系方面,納德拉認為,在工業4.0的第一階段,人工智能將主要是增強人的能力,提高效率,是一個助手的角色而不是代替人類。納德拉對騰訊財經表示,現在說的技術是屬于人工智能范疇的,其核心是在海量的數據中,尋找其中的邏輯和聯系。比如說,政府如果掌握各個地區的失學率,那么就可以更合理的把納稅人的錢用在合適的地方。這就是一種人工智能在社會福利領域的應用。這也是技術的一種。人工智能有很多種,不只有代替人類勞動的酷炫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