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質疑資金困難后,喜馬拉雅FM任性地曬出1.7億元的賬戶余額,外界這才大吃一驚,原來做音頻竟能如此多金?!
在喜馬拉雅FM的背后,是兩位氣質混搭的聯合創始人——余建軍是畢業即創業的質樸工科男,陳小雨則是本科學化工、再轉戰金融的文藝女。在喜馬拉雅FM之前,這兩位還有過一次失敗的聯合創業經歷。
他們都是什么樣的人,為何會選擇音頻創業?

從來沒有打過工的工科男
雖然很多人在車中、在家里、在路上都會聽“喜馬拉雅FM”,但估計少有人知道,這個激活用戶超2億的全民APP,其實有兩位聯合創始人,他們還都是CEO。這種組合并不多見,但兩年半來,喜馬拉雅FM在“兩架馬車”的帶領下,一路過關斬將,激活用戶數一路攀升至2億。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兩人的分工,基本就是“男主外、女主內”。
水瓶座的余建軍,挑起了對接各種資源、沖鋒陷陣的擔子;摩羯座的陳小雨則全身心地撲倒產品上,推敲、打磨每個產品細節。
用陳小雨的話來說,余建軍就是那種“從來沒有打過工”的人。
余建軍是西安交通大學的高材生,學習的是力學專業。如果不是有著對物理有強烈好奇心,這個專業其實還是顯得有些小眾且高冷的。雖然后來也順利保研、讀研,但深造的時間越長,余建軍就越確信,自己是真的不喜歡這個專業。盡管后來也考了托福和GRE,但一想到出國后只能一輩子堅守這個專業時,余建軍還是放棄了這個專業。
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年,去學了一門不會再用到的學問,這樣是不是有些不值?面對這樣的疑問,余建軍呵呵一笑,“不會,因為這至少證明了一點,就算是不喜歡的東西,我也能干得非常好。”
2001年碩士畢業后,余建軍來到了上海, 和兩個朋友一起開了家軟件公司叫“杰圖軟件”,做的是三維全景軟件。當時他們的產品能遠銷海外十幾個國家,《特洛伊》和《哈利波特》都用他們的軟件做了很多的場景,每年的銷售額有幾千萬元。如果考慮到軟件公司的成本主要是人,基本可以推測,余建軍這時已經算青年奮斗在魔都的榜樣了。
但這還不算啥,余建軍心中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希望做出一款億級用戶的平臺。
于是,2005年底開始,余建軍又啟動了一個互聯網項目,就是“城市吧(city8)”。如果放到現在,這就是很多人都熟知的“街景地圖”,什么百度、搜狗、谷歌都在干。但是放到10年前,iPhone都還沒發明出來,智能手機也還是奇形怪狀,那時的街景地圖就顯得很是酷炫了。
如今說起這個項目,余建軍還是頗為得意,因為這證明了他的前瞻性水平。因為即使是谷歌,也是在他之后才開始街景地圖業務。后來,百度為了補上短板,直接收購了“城市吧”。
不過,這離余建軍心中的“億級用戶的平臺”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對于余建軍來說,貌似每隔四年都有一次“重啟”。又是四年之后,2009年,喜馬拉雅FM的創業團隊聚在了一起。只不過,那時的他們在一起并不是做音頻,而是做了一個神奇的網站。

從化工到金融再創業的文藝女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
有次余建軍在讀完《喬布斯傳》后,深有感觸地地對陳小雨說,“你和喬布斯好像,都是為了產品細節不惜要人老命的偏執狂。”
但實際上,陳小雨一眼望去就讓人想起江南水鄉,不僅長發及腰,而且文藝氣息撲面而來。
她是以前讀書時的專業是化工,接著轉戰“宇宙中心”五道口學習金融,然后又轉輾到證大集團擔任投資總監和董事長助理,基本上完成了很多女生對于求職的所有夢想。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那她頂多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逐漸成了一個勵志的故事。
此前,證大集團在上海投資了一處極盡文藝的商業地產,就是位于浦東的“證大·喜馬拉雅”,每個去過的人都會對這座建筑的的設計感印象深刻。但是基于商業地產的屬性,充分文藝也必須要兼顧商業。只是早在“證大·喜馬拉雅”設計之初,就有不少人為其商業前景擔憂,因為太過文藝。所以,證大一開始就考慮以此為基礎孵化互聯網項目,在網絡空間延伸“證大·喜馬拉雅”品牌。
而陳小雨,正是為此事在四處尋覓。隨后不久,從沒創過業的陳小雨認識了從沒打過工的余建軍。
一番商量之下,陳小雨和余建軍覺得可以大展拳腳。考慮到余建軍之前的做的是街景地圖,并且“城市吧”做的頗為成功,那為什么不能做個“實景城市”呢?將現實中的城市完整地搬到網上,讓大家在網上就能完成現實世界中的事。
這個即使現在看來都頗具想象力的工程,得到了證大集團的支持。于是,他們拿到了2000萬元的天使投資,項目名稱就叫“那里世界”。
但是,在一番努力之后,這個項目還是打了水漂。
這是非常令人尷尬的結果,在此之前,余建軍創業就沒有失敗過,而他和陳小雨帶著團隊的努力也是令自己都動容的。用陳小雨的話來說,這次創業就是“非常非常吐血”的過程,由于構思太過宏大,問題可謂此起彼伏,他們也疲于應付。
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只給自己發僅夠過日子的薪水;為了打磨好產品,他們除了睡覺就是在干活,腦子里和生活中幾乎就沒有別的事。
在“那里世界”上線初期,其實還獲得了一些成績。在接入一家平臺吸引流量后,最多的一個月甚至獲得了百萬元的收入。但好景不長,后來那個平臺不再導入流量,幾乎在一夜之間,“那里世界”變成了“那里廢墟”。

廢墟之上崛起的喜馬拉雅
不破不立。
都不是愚笨之人,在失敗之后,余建軍和陳小雨不斷“復盤”,反思失敗的原因。最后,他們得出了一個價值千萬的教訓,“不要沉溺在自己的優勢里,而忽視了用戶需要什么”。
之前去做“那里世界”,主要是因為余建軍的優勢是實景地圖,做虛擬世界可謂順理成章。但是,在當時的網絡生態下,用戶真的需要這個玩意嗎?后來想一想,其實是存疑的。
余建軍和陳小雨痛定思痛,決定重頭再來。但是這次,得選一個對用戶有價值的領域。
這一選,就是半年。
在選擇音頻之前,他們也考慮了其他產品。比如做個人培訓系統、演唱會現場直播系統,他們甚至都將產品做出來自己體驗一番。最后,這些想法都因為可能太過小眾而被否決。
為什么會瞧上音頻?余建軍和陳小雨解釋說,“一是因為覺得音頻被低估,雖然文字很方便、視頻很生動,但問題它們是不方便,你在走路、做家務時都沒辦法看東西,但是可以聽;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智能手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世界即將到來。”
喜馬拉雅FM上線的那一年是2012年。那時小米手機誕生才一年,然后,中國智能手機就進入了“瘋狂”普及階段。
想法有了,錢從哪來?
經過商量,余建軍和陳小雨決定優先向證大融資。他們欠證大一個成功,但忐忑也是難免的,畢竟之前將2000萬打了水漂。幾乎是戴志康力排眾議的情況下,證大還是投了1500萬元給喜馬拉雅FM,準確來說是投給了余建軍和陳小雨兩個人。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加上一如既往的拼命,喜馬拉雅FM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喜馬拉雅FM的激活用戶數達2億人。這是什么概念?余建軍解釋說,“大概就是覆蓋1億到1.5億人吧”,言罷,他嘴角流露出一絲得意。因為,他終于實現了最初的夢想——做一款“億級用戶的平臺”。
談及喜馬拉雅FM的未來,余建軍反倒回憶起為何名叫“喜馬拉雅”的往事。
最初,余建軍想找一個有“國際范”的名字,但找來找去都不滿意。投資人建議就地取材叫“喜馬拉雅”,余建軍起初還是拒絕的。直到一天,余建軍無意中登陸www.ximalaya.com的域名,看到了一句話后被深深打動,當即決定就叫“喜馬拉雅”。
打動余建軍的話是這樣說的,“世界最長的河流成就了‘亞馬遜’,世界最大的寶藏成就了‘阿里巴巴’,那世界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會成為什么?”
余建軍立即聯系這個域名的擁有者,經過幾個月的討價還價,從最初的幾十萬元一路砍到6萬元,成交。
如果知道喜馬拉雅FM能有今天,那個賣域名的人現在一定會非常郁悶,他雖然猜中了故事的結尾,卻沒能猜中開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