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魚與熊掌焉能兼得?“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兼得。張建新介紹,用友iUAP Mobile同時支持多種技術形態的開發:可以使用Web技術開發純粹的Native應用、Hybrid(Hybrid-Native)應用以及H5應用(微應用)等,并且提供所見即所得的拖拽式開發工具。
移動互聯網時代,APP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礦,除了聽到無數的尖叫和吶喊。更多的是,“我已經有了改變世界的想法,就差一個APP了。”
除此之外企業移動化需求不斷提高,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之外,技術人員稀缺也成為企業移動化、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一大痛點。
解決移動互聯網的惡性循環
在今天做IOS、 Android開發最好的人才都在北京類似BAT 這樣的大公司,這些公司有錢有資源,吸引好的人才,產生良性循環。而一些傳統企業和沒有專門APP開發的公司毫無疑問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用友iUAP移動平臺專家張建新告訴記者:“從技術層面來看,用友提供了高效的開發模式。用友iUAP Mobile采用模型驅動的可視化開發,同時也支持基于模式的開發方式,內置豐富的頁面模板、項目模板等。既兼顧了企業級移動開發中的組件化與個性化的設計,又滿足了快速開發的能力,極大的降低了開發的難度。實現了一次開發在多種移動設備上運行的目標。

用友iUAP移動平臺專家張建新做主題演講
性能為王
在網上總能看到有關技術的爭論,無外乎就是哪種技術為王?哪種技術更牛?面對如此激烈的爭議,讓人感覺這似乎是一個可以拿來討論的問題。
不過在張建新看來我們并不應該把各種技術放到一個對立的立場上,而是在合適的場景里運用合適的技術。“
就拿之前爭論的H5還是Native來說,我們無法在一個APP中全部使用某一種技術,對于頻繁交互使用,或者對UE要求較高,或者長列表滾動的場景建議使用Native,而對于一些短期內需要快速迭代的功能H5必然是要優先考慮的。
不同的技術適用于不同的場景,H5相對快速輕量級的開發注定讓性能在某些時候成為短板,性能相對占優的Native注定在開發效率和成本上要更加奢侈。而移動平臺的架構則隨著技術發展也在不斷演變,從架構來看,跨平臺在向嵌入式瀏覽器方式和交叉編譯方式兩個方向延深。
Phonegap的誕生,開創了Hybrid技術的時代,大家可以基于Web技術來開發移動應用,基于瀏覽器渲染,做到跨平臺的目標,有人也管它叫做殼子應用。然而技術發展到今天,Hybrid又有了一個新的分支,Hybrid-Native,它以私有瀏覽器為特征,各大平臺廠商基于自己的DSL語言,紛紛推出了自己的UI渲染引擎,分享來自Native的渲染能力,不管是Facebook的React Native,還是Nativescript,都是類似的技術框架,盡管技術實現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開發技術日新月異,開發者該如何選擇?
魚和熊掌就要兼得
魚與熊掌焉能兼得?“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兼得,而且我們有相應的解決之道“用友iUAP張建新給予堅定的答案。”交叉編譯技術可以獲得純粹的Native能力;Hybrid技術為傳統的Web技術插上移動的翅膀;Hybrid-Native技術,對傳統的Hybrid技術是一個優化,通過私有瀏覽器,同時獲得了H5應用的動態部署能力以及Native的表現力和性能。
張建新介紹,用友iUAP Mobile同時支持多種技術形態的開發:可以使用Web技術開發純粹的Native應用、Hybrid(Hybrid-Native)應用以及H5應用(微應用)等,并且提供所見即所得的拖拽式開發工具。
全生命周期管理
用友iUAP Mobile提供了從開發到管理到安全到整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是企業移動化建設的基石,提供了全套的移動信息化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使得傳統企業具備了快速移動化的能力。
張建新說:”開發者可以通過云開發服務自動把應用發布到應用商店。 良好的底層技術與適合的架構、設計模式的運用,可以讓生態鏈條中的不同個體擁有了溝通與合作的技術基礎,使得企業級的移動應用市場,煥發新生。”
企業除了移動應用外,更關注后端隱藏的內容,比如開發工具、移動應用服務、應用分發、后端服務、以及移動管理、安全等。企業對平臺的需求,從單一職責的開發平臺轉為到全生命周期的移動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