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消息(記者 周勤燕)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負責人賴智明,今日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做了《面向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新生態》主題發言,賴智明強調,騰訊金融不想做“大而全”,而是希望在保險、理財、互聯網證券等幾個核心領域打造拳頭產品和平臺。
賴智明表示,互聯網最初改造了通訊社交,而后是資訊娛樂和生活交易,而現在和未來,互聯網必將改變金融服務。騰訊集團非常重視互聯網金融業務,并于今年9月在財付通的基礎上成立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使互聯網金融業務上升為集團的戰略業務。
賴智明強調,騰訊金融不想做“大而全”,而是希望在保險、理財、互聯網證券等幾個核心領域打造拳頭產品和平臺。同時也在尋求投資或扶持創新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俱佳團隊和金融機構,希望未來打造千億美元體量的偉大產業。
基于騰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實踐,賴智明指出騰訊互聯網金融未來的四大趨勢:平臺化、生活化與社交化、移動化與場景化、數據化。
平臺化是要成為用戶和金融機構的連接器,讓用戶能夠通過平臺獲取多種金融服務。生活化是要基于用戶的生活消費提供有特色的金融服務。社交化是能夠讓用戶在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時有分享的喜悅。移動化是要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金融服務。場景化是滿足各種場景可能產生的金融需求。數據化是要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推動信用體系的建立,并提供更加智能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賴智明稱,“騰訊做互聯網金融業務會尊重金融本質,對金融始終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互聯網金融必須建立在尊重金融本質的基礎上。金融的本質是風險和回報,只有通過正確方法降低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回報,互聯網金融才是有價值的。騰訊互聯網金融的最終愿景是提升金融產品的回報質量,以及提升用戶的信用質量。而上述兩點對于中國當下的經濟、社會轉型都至關重要。”
此外,賴智明還回顧了過去10年騰訊基于支付的金融及類金融業務發展取得的進展,并且發布了一系列數據。2015年,騰訊支付平臺產生的交易量超過2萬億;微信紅包單天收發峰值高達22億個;通過理財通平臺進行互聯網理財的用戶超過2500萬,管理資金規模達數千億。
賴智明稱,依靠月活躍用戶高達6.5億的微信和8.6億的QQ,騰訊金融業務還產生了很大的生態效應。騰訊開放平臺催生了數百萬計的創業者,合作伙伴合計總市值高達2000億。銀行通過公眾號為用戶提供客服及其他服務,每年可節約20億的客服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