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文語速很快,在北京的辦公室,他對采訪的話題饒有興趣。他在不斷提及一些數據,以及微軟打造的私人助理小冰,小冰在中國和日本已經有了 4000 萬用戶。

小冰與我們熟悉的蘋果 Siri、Google Now、亞馬遜 Alexa、Facebook M 以及微軟自家的小娜有很多相似之處,但與此同時,小冰也有著自己的獨特性:更私人、更富有情感、更友好、更健談,有時候,也更有幫助。自去年在中國市場推出以來,小冰深受用戶的喜愛。談到小冰的表現和潛力的時候,洪小文整個人甚至都興奮起來了。
在最近的 GeekWire 中國之旅中,我們有幸能與洪小文博士坐下來談談,一個 20 年的微軟老兵。現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微軟亞洲研究院正是小冰的發源地。

與其說小冰是一個語音助手,不如說是一個虛擬的朋友更為貼切:她可以與你進行有意義的對話、逗你開心、為你推薦新產品、識別圖片等等。不僅智能、而且得益于先進的情感分析系統,小冰也很體貼。
用戶已經愛上小冰了,這出自用戶之口。在 2015 年 GeekWire 峰會上,《紐約時報》記者約翰 · 麥考夫(John Markoff)透露有四分之一的用戶對小冰說過「我愛你。」
目前,小冰可在微博、微信、Windows Phone 及其他平臺使用,而且已經運用于機器人與人類的對話系統。在洪小文看來,小冰的目標是讓對話延續。照這個標準,微軟已經成功了。
去年小冰首次與中國用戶見面的時候,平均每段對話包含 5 句話,但是一年后,這一數字攀升到了 23。
「我們為此感到驕傲!」洪小文說。
以下為一段小冰式的典型對話:

小冰背后的技術非常強悍。微軟北京團隊從論壇和社交媒體上獲取數據,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實現人機交流。小冰可以記住近期的對話內容,甚至識別、談論用戶發送的照片。小冰的應用不僅僅體現在日常的閑聊。比如京東,就將小冰變為了一個市場營銷工具。小冰接入京東商品庫之后,就可以充當一個導購,為用戶提供購買建議,回答問題。(參考以上對話截圖)
「我們已經證明小冰這個渠道比京東常規渠道更有效,」洪小文說,「說明用戶真正信任小冰了,這很有意思。」
小冰早期的成功表明微軟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方面有所建樹。微軟早就開發出了小娜(Cortana),但是小冰從另外一個角度使用人工智能技術。
洪小文表示:「我們希望與用戶進行情感溝通。」
在美國,科技公司是否應該賦予語音助手個性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很顯然,小冰展現出了更多人類情感方面的個性,這就給用戶提供了全新的體驗。
「雖然小冰能給你提供信息,但是更多地,她只是想成為你的朋友。」
人工智能公司 Allen Institute 執行總裁 Oren Etzioni 是西雅圖資歷很深的企業家。他告訴 GeekWire 稱小冰「絕對」預示著未來。但是 Allen 也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新技術今后也有可能走下坡路。

Oren Etzioni
「現在的智能助手和軟件公司越來越多,」他說,「好消息是這些公司能真正滿足用戶需求,但壞消息是,這些技術無助于人類交流。如果人類未來沉迷于與機器的交流,這是很可悲的。」
在 Allen 看來,未來的語音助手介于任務驅動的 Cortana 和情感驅動的小冰之間。
「兩者將各取所長,在與人類建立情感的同時也強調效率和生產力。」
洪小文也表示如果將人類的所需所想與高效的人工智能系統結合起來,未來的潛力是無限的。至于為什么微軟選擇在中國首發小冰而不是其他國家,洪小文說主要是因為這個想法源于北京的研發團隊。同時,他也表示如今中國用戶「更愿意接受新技術,」這也為小冰這類產品的測試提供的條件。
年初,微軟稱正在研發英文版本的小冰。洪小文也稱「如果小冰在中國市場持續取得成功,那絕對會考慮」推出美國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