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球移動寬帶論壇在香港舉行,這是第六次華為與GSMA一起舉辦移動寬帶年度論壇。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首席營銷官楊超斌在接受環球網科技采訪時表示,2020年5G技術將會實現商用,而2016年4.5G網絡將會實現規模部署,網絡峰值將達到1Gbps。

“國內三大運營商也有意部署4.5G網絡。”楊超斌透露,“從運營商角度來看,1Gbps的峰值速率絕對是一個很大的驅動力;另外,4.5G也是物與物連接的基礎;而NFV、SDN等使能技術也會驅動主流運營商向4.5G方向走。”
對于4.5G網絡,楊超斌進行了這樣的定義,“連接數量從人與人的連接擴展到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另外,網絡時延更小,這意味著移動網絡可以服務更多行業。”
楊超斌透露,目前中移動、日本軟銀和香港 HKT 已開始部署 4.5G 網絡。另外,歐洲的土耳其、挪威也將部署 4.5G 網絡。
運營商在引入4.5G LTE技術后,能夠改善用戶體驗,有助機器對機器(Machine-to-machine,M2M)及物聯網的蓬勃發展,以及采用虛擬現實鏡及飛機控制技術等的新移動網上程式。
2014年10月,華為在業界率先提出4.5G概念,帶來更高帶寬、更低時延和更多聯接,以持續挖潛移動寬帶、提供5G體驗。而在該公司的資源投入與倡導推動下,中國移動、西班牙電信、NTT DoCoMo、軟銀等主流運營商的多方支持下,4.5G產業鏈迅速成熟,其中的關鍵技術陸續也在3GPP標準中立項成功。
物聯網應用提前到來
5G技術是為物聯網而生,擁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數據處理速度,通過手機、可穿戴設備和其它聯網硬件推出。
楊超斌向環球網科技表示,“5G的標準化也好、商業化也好都需要時間,但物聯網應用不會等到2020年才出現,因此在5G之前需要有一個技術來支撐運營商開拓物聯網市場;同時,這些應用的ARPU值會比較低,因此從技術上來講,應該讓運營商很容易在現有基礎上升級去支持。
對于遠距離、廣域傳輸方式而言,電信運營商的蜂窩網絡似乎是不可替代的通訊方式,運營商也竭盡所能,大力發展物聯網應用。楊超斌稱,“從運營商需求來看,他們也認為蜂窩物聯網是其未來機會之一,正抓住時機將新技術引入到網絡之中。”
物與物聯接規模正迅速增長,華為此前曾作出“到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1000億聯接”的預測,其中絕大部分亦來自物聯網聯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