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消息,今天,第二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隆重舉行。在下午智能硬件論壇的演講環節,小米智能家居負責人高自光發表了題為“智能家庭離我們越來越近”的演講,對智能家具行業及領域的發展趨勢進行了介紹與講解。
高自光發表“目前智能家居還不夠智能”的觀點,解釋道,其實智能家居行業在中國早前很多年就已經有了,但在移動互聯網的技術下,現在的技術和單品已經逐漸能滿足人們更多地生活需求。但是目前智能家居的狀態是,智能硬件的市場用戶接受度很低,多數品牌并沒有很大的量。
其實導致智能家居并不夠智能的原因在于,智能硬件同時在線使用的用戶不夠多,這個基數范圍的縮小,會讓產品在影響力上有所下降。而小米的短期目標是,在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領域里,用戶對小米有跟高的接受度。
2015年中國家電廠商大多數的目標僅是“多一個賣點”,不過同樣也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很多家電廠商目前出貨量很大,但是售后問題同樣居高不下,基本與出貨量“持平”,這種問題如果繼續保持下去,傳統家電廠商的路又會走多遠?
高自光稱小米是希望通過品牌影響力,讓更多的用戶接受小米,用價格沖擊一些行業內的固有規則,從而將整個行業的價格降低,并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用戶體驗。高自光表示希望能更加豐富小米的智能產品線,關于小米智能家居,在線設備超過1500萬,App安裝用戶超過3000萬,活躍用戶超過220萬,這種龐大的數據都是基于保證產品質量及產品功能的前提下。
智能硬件最大的問題是智能化產品的共通聯動,品牌與品牌之間的不兼容與不匹配現象,導致現在各個智能硬件廠商的各自為戰,而小米想要做的卻恰恰是布局生態圈,以小米的App為基準,控制小米的大部分智能硬件,通過龐大的用戶基數,完成一個健康優秀的智能生態鏈。
最后高自光說道,小米能為智能家居帶來的改變是降低門檻,共享MIUI系統,并配合輔助打造爆點產品,甚至打通其他智能硬件的通道,打通整個平臺,增加產品之間的聯動和可玩性。
以下是高自光的發言實錄:
大家下午好!我跟大家講講我做智能家居,智能硬件這兩年的感受。
第一個觀點,物聯網,或者說智能家居,智能硬件這件事確實是一個大的趨勢,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尤其是智能家居這個領域里面,在過去的兩年里,其實小米做了很多很多工作,我們也是非常看好這個領域。今天我們提到的智能家居是什么呢?小米的觀點是每個用戶都可以通過自己,用非常簡單的,非常容易上手的辦法,或者說相對可以接受的價格去實現的一種新的形態。其實智能家居這個領域也不是今天才被大家所接受,或者被大家所來探討的,早在10年,20年前就有這個行業,但是我們看到的,以及我們所努力的,和那時候是不一樣的。以前你買一套別墅,花幾十萬人民幣,找一個專門有些系統集成的公司幫你全部做完,比今天所提到的還要炫,還要好用,還要穩定,那就不是今天的范疇。今天就是在新的這一輪移動互聯網,無線技術的發展下我們所做到的,基于單品無線技術,一個一個走入你的生活,進而系統化的智能家居,我們認為它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我跟網易的主編也在聊,今天聊點什么,既然做這件事情,就要知道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多多少少跟大家潑一點點冷水,只有你足夠知道現狀是怎樣,才能做到更好。
其實智能家居,在座的很多創業者,甚至很多企業,已經非常非常熱了,很多資本也很熱了,尤其是過去一兩年,投智能硬件的資本相當相當熱。與此相對應的另外一方面,用戶,用戶那里還相對很不熱。剛才Ticwatch提到了他的手表已經賣了幾萬臺,已經是中國智能硬件創業團隊里面非常鳳毛麟角的,這意味著什么呢?這個市場幾乎還沒有哪一個創業團隊,哪一個單品的智能硬件能夠超過10萬臺的量,這是非常非常少的,說明這個市場用戶接受度還非常低,和我們做純互聯網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我在加入小米之前,在騰訊做了十年半的時間,據說一個互聯網的東西,動不動以千萬計,以億計,同時在線過億,日活過億,微信、QQ、QQ音樂等等很多,但是我們談智能硬件的時候,我早期加入小米的時候,也是這么暢想的,動不動我做一個硬件,甚至可以有一千萬人同時在用。等我做了一兩年的時候,慢慢看到,如果你的某一款智能硬件能有10萬人同時在用,已經是今年市場里面非常成功的。谷歌收購的NEST,有多少,也不過剛剛百萬量級,如果同時在用的話,估計還不一定有這個量級。就像QQ有10億人的下載注冊,但是同時在線,同時在用,也很少突破1億的量級。這個點是我特別特別想跟大家講的,用戶這一側,其實還比較薄弱。
小米做這個事情的過程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像我們做手機一樣,今天這個行業有很多人會嘲笑中國的企業,嘲笑中國的創業者,嘲笑中國的制造,就像黃總提到的,大家愿意去日本買一個馬桶蓋,大家不知道,那里面80%的概率還是中國浙江生產的,只不過貼牌去日本了。但是如果沒有貼日本的牌子,他就是不買。就像我們做小米手機,我加入小米兩年的時間,我看到網上有一些大V,我之前在網上做騰訊媒體的產品,認識很多大V,或者是一些網絡的寫手,會關注他們,他們也很接地氣,很會把一個時事用諷刺的手段寫得很到位。我加入小米以后,很奇怪,有一個特別關注的大V,就不點名了,天天在黑小米,蘋果6怎樣怎樣,買一個小米手機的人怎么能夠去嘲笑蘋果6呢,就相當于你在路邊乞討的人去嘲笑開寶馬的人一樣,他總是有這樣的心態,說明國產的印象是從年輕人開始一步步走下去,進而才會慢慢走向稍微再高一點的人,最后才可能走向媒體,用批判,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人。
小米在做智能家居的領域里,我們也期望能夠像中國手機一樣,能夠被很多用戶所接受。大家知道,今年中國手機,提到國產手機,已經不再像四五年前那樣了,至少接受度已經高很多了,在智能硬件這個領域是不是有可能?我們這一兩年推出了一些單品,還算能夠慢慢的被一些用戶所接受。比如說我們推出的手環,一個月出貨量在130萬臺以上,有人說買了你的手環只是因為便宜,不好用,一定會有人認為不好用,我們很難達到100%的滿意度,可能只有40-50%的真實好評率,這也許已經夠了。因為我們除了最開始的發布以后,幾乎再沒有其他額外的推廣,他的生命周期是在持續增長,增長來自哪里?就是口碑傳播,說明有30%,40%,50%的人用了以后覺得還可以,所以量才會持續的放大。大家知道很多產品的生命周期,到了發布以后,很快到了一個高點,平了一段時間,很快開始走下坡路,但是這個產品一年多了,還在持續的穩定在130萬,甚至還是長期缺貨的狀態。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手段,這樣的辦法來推動智能硬件的行業,能夠被用戶所接受,也許今天在座有很多是同行,你們會說小米來了,是不是對行業有沖擊。大家去深入的,辯證的看待一下這個問題會是怎樣,它是不是對這個行業是促進的,還是對價格是有沖擊的,這是一件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這一年幾乎跑遍了中國所有的家電企業,因為做智能家居,很多家電企業面臨著智能化,今天幾乎所有的家電企業都在嘗試,都在去實現智能化,實現智能化的目的只有一個,要多一個賣點。中國的家電行業基本上也是在全球領先的,他們的出貨量幾乎占了全球的60-80%的生產制造量,其實我們的很多家電企業有強烈的自信,他們在做智能化的時候,主要目的只有一個,多一個賣點,也許這個點是不能錯過的。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問題,比如說大家發現,其實智能不能給他的家電多賣一臺。比如說這個空調要智能,幾乎不能給他多賣一臺,反而會增加硬件20塊左右的成本,再加上維護、物流、軟件人員的成本,但是別人有,我也得有,沒辦法,這就是為了智能而智能。
我很擔憂一點,今天這股熱情,尤其是中國的家電企業這股熱情,經過一年、兩年的發展,發現這個功能點不能被用戶所接受,過兩年就全面的下線智能化,就不再做了,也許過兩年以后又有新的點出現了,就像當年做電視機,等離子,當年做空調,定頻,變頻,只是家電生命周期當中一個點而已。這兩年過去了,發現用戶不是太接受,而且還增加的很多成本,也不能多賣多少臺,而且還帶來很多復雜的問題。家電企業他們幾乎不是做軟件出身的,智能化很多的是軟件工作,帶來巨額的投訴。
國內有一家家電企業,在智能化領域走得相對領先的,我們內部跟他們私底下溝通,他們說是的,在智能家電領域里面,他們的數量在2014年,2015年是領先的,但是他們當年接到的電話投訴也是領先的,連不上網,掉線,控制不了,反應速度慢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就是今天的現狀。
小米,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辦法,就像我們做手環,做智能家居的這些單品的手段,希望能夠讓一部分用戶接受,覺得還有一點用,能夠避免剛才我說的,一兩年以后,智能化,或者互聯網只是一個賣點,那樣的話,對整個行業是一個悲劇。如果有一天,我們有一定的用戶量,有足夠多的創業團隊,硬件的團隊,像小米的那些單品能夠被廣大的用戶所接受的話,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現在我們在做智能家居的時候,幾乎國內很多知名的房地產企業都找過我,跟我聊過,說我們有一個房子,在哪里,很高大上,能不能跟小米合作一把,做全面智能化,我幾乎全部拒絕了,為什么?我們的東西真的是配不上人家的豪宅。第一個,品類太少,一個用戶家里所有的家用電器得有二三十個品類,今天我們智能化的,具備他期望的那一點點智能化的,都不夠,配不全。第二,也幾乎沒有辦法讓用戶簡單的,統一的操控。第三,沒有智能,做了這么久,其實不止是我們,很多很多企業做的都是搖控器,把以前用搖控器控制的東西,現在變成手機搖控器,以前只是靠近的時候才能控制,現在在外面就可以控制。長期以來,所謂的長期,因為這個周期本來就是一兩年,過去這么長時間,我們能做到的也就是這些點,怎樣能夠被用戶接受,這個我們在做的過程當中一直在思考,怎樣豐富產品,怎樣能夠統一、簡單的控制,怎么能夠增加一些自動性的,簡易性的,智能的場景,走進這個屋里面,燈就開了,這件事情其實是非常容易做的,往往是因為實現成本,配制成本,系統性成本太復雜。格力的空調跟美的空氣凈化器是沒辦法配合的,這些因素使得現在這些房地產企業找我的時候,我說還組不成一個系統,讓豪宅里面的每一個點都能工作。
小米做了什么?我特別想講講這個數據,我們有一個統一的智能家居的App,控制小米大部分的智能設備,和我以前在騰訊做QQ,做其他業務的時候,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目前有兩百萬的日活,能夠把這個App所控制和管理的設備是1500萬。這個數在物聯網領域里面放之全球都已經非常大了,但是跟QQ、微信、QQ音樂、騰訊新聞、騰訊視頻、微博、支付寶、百度、愛奇藝視頻都沒法比。這是一個接近100人的團隊,奮斗了近兩年的時間,才做成這樣。
這件事是怎么做的?一是要想辦法降低智能化的門檻,每一個創業團隊要實現一個產品的智能化,幾乎都要走完全相同的路子,要找芯片,做嵌入式軟件,要做App等等,芯片、云、App,最后才到硬件。但是很多硬件的創業者,或者說家電企業,這些全都沒有,能不能把這部分做完,小米做完他就不用做了,只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個空氣凈化器,這個手環本身的功能上。這是我們做的第一步,為什么這么做呢?說小米什么都有,其實小米自己做的產品只有三個,手機、電視、路由器,你看到的小米手環,小米空氣凈化器,小米智能攝象頭等等等等,全都是創業團隊做的,他們都是小團隊,或者是一些稍微大一點的合作伙伴做的。但是他們一樣,每家公司在做的過程當中,需要花很多很多精力去做智能化本身的部分,有的還沒有做完的時候,這家公司的錢就燒光了。后來發現,我剛才說的這部分做得再好,跟他的產品能夠多賣一個都沒有關系,因為這款手表要想多賣,空氣凈化器要想多賣,被用戶接受,跟這些沒有關系,還是空氣凈化器本身有什么功能和性能,手表本身是不是夠好用。
這是我們在摸索的過程當中發現,這部分小米來做,其他的合作伙伴去做,當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因為我們在硬件上,軟件上都有一些積累,也能夠把一些連接的體驗做到更好。現在小米已經投資合作的企業有50多家,每家企業遇到的問題和BUG,另外的50多個企業都可以輔助,因為他們在統一的平臺上做。這樣做完了,形成了一個好處,他們是互聯互通的,因為是統一的品牌,統一的協議,統一的控制,就可以實現深圳的綠米聯創科技生產的門窗傳感器感應到了門和窗戶打開了,美的的空調就可以關了,因為他們是統一的協議,即使是做手機搖控器的時候,也能更簡單一些,在系統的MIUI系統上,鎖屏上的滑屏就能控制開關所有的設備。最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希望跟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系列的爆品,就是有足夠多的用戶接觸到的,這個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功能能夠打動你的,而不是智能的,有這樣的產品,讓用戶開始接受新的互聯網+思維下做出來的新的智能硬件,新的國貨,物美價廉,不單要價格便宜,而且還要好。因為這些創業團隊,往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完全是為了上來就要賺錢,他們還是希望形成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認知,質量的認知,慢慢才會形成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形成自己的口碑,形成自己的定價權,是真心的想做好自己的產品,這樣做,產品的聯動性,智能性就有了基礎,基于云端的,大數據的,基于簡單的聯動才可以產生,這是我們希望通過這幾個點能夠共享。當然了,我們做的這個平臺,除了那50家的團隊之外,我們也全部共享給所有的創業團隊和家電企業,包括美的,奧克斯,飛利浦等等都已經在合作,在走這條路。
這是我們希望打造爆品的品類,我們這里也有簡單的眾籌,智能家居的平臺,這里真的是還不知道這個東西能不能做好,能不能被接受,實驗一下。因為在小米的電商平臺上,還不是平臺電商,就是跟合作伙伴一起,他們有些東西想不清楚。形成一些產品的聯動,讓很多場景是可實現的。我剛才說了已經有50多家企業跟我們一起做,已經發布的產品才十幾個,而且我們在對外發布這些產品的時候,幾乎不會跟大家講,我們智能家居的系統怎樣怎樣,我們都是在講這個產品怎樣怎樣,但是你買回家以后,發現它是智能的,而且絕不多做。非常簡單的配制,讓用戶自己去感受是不是有用的,我不是買之前就跟你講這個凈水機怎么怎么智能,其實生活沒有那么美好,等所有東西都慢慢進入你的家庭會發現,其實還是挺美好的。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