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
他掌管著最高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研發培育的“企鵝”QQ改變了中國人的溝通方式。現在,他麾下的微信更是讓萬千中國人沉浸其中,意圖“連接一切”的微信平臺正在使許多行業產生變革,煥發新生。
他是婦孺皆知的“小馬哥”、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
在深圳這座充滿奇跡的城市,在眾多星光閃耀的創富創業故事中,馬化騰無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傳奇。從1998年和同學一起創業的普通工程師,到如今各大財富榜單的常客;從最初的單一即時通訊工具QQ,到現在擁有幾乎所有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大平臺;從PC時代的霸主,到憑借微信最先拿到“船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寵兒……馬化騰一手打造的“企鵝帝國”,已成為比肩谷歌的世界互聯網巨擘。
各種光環籠罩下,馬化騰并未止步。他首倡的“互聯網+”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互聯網風潮因此愈刮愈烈。他則在短短幾個月內走遍十多個省市,讓騰訊版“互聯網+”落地。馬化騰說:“互聯網將連接一切,不必神化‘互聯網+’,但‘互聯網+’會成長為未來的新生態。”
與世界互聯網巨頭比肩
在大眾眼中,馬化騰是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英雄。1998年,他和三個同學陳一丹、張志東、許晨曄投資50萬元,在深圳注冊了一家名叫騰訊的公司,這家公司現已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領頭羊,市值排名僅次于谷歌等互聯網巨頭。
和所有創業公司一樣,資金匱乏、人才短缺這些創業路上的溝溝坎坎,騰訊都遇到過。“有一段時間,真的是想把騰訊賣掉,但別人出的價太低了,最后只好放棄,硬著頭皮把企業搞下去。”馬化騰說,“當時為了把QQ社區搞得更熱鬧些,我偷偷把自己的頭像改成女生與網友聊天,希望把用戶黏在上面。”笑聲背后,是創業小公司的種種艱難。
在馬化騰和同伴的悉心呵護下,QQ這個即時通訊工具開始成為會下金蛋的“企鵝”,騰訊也因此成為即時通訊領域的霸主,在2004年成功登陸港交所。此后,騰訊圍繞QQ在在線生活領域展開布局,發展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中唯一一家集門戶、即時通訊、電子商務、搜索、網絡游戲等全業務滲透的企業。
馬化騰告訴記者,做大做強后的騰訊一樣也有成長的煩惱。此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路徑基本是照搬美國模式,騰訊的全業務布局模式使其在網游、電商、搜索、門戶等領域動作頻頻,也因此背上了“山寨創新”的罵名。
“其實,我們在創新上可以說是不遺余力。”馬化騰表示,騰訊是全國首家設立研究院的互聯網企業,早在2012年就以2002件中國專利申請量位居國內企業專利擁有量第4名、全球互聯網行業前3名,其中99%的專利是發明專利。2014年,福布斯發布的全球100家最具創新力公司排行榜中,騰訊位居第37位。截至2014年底,騰訊的中國專利申請總量為8618項。
現在,馬化騰對創新更有底氣了。他說:“美國是曾經橫掃世界的互聯網霸主,但它仍在好幾個方面沒有中國走得快。從移動互聯網角度看,中國6.5億網民,5.6億通過手機上網,滲透率80%,美國才2.8億,滲透率60%-70%,這方面中國是美國的兩倍多。中國等亞洲國家移動化更快,比如說微信的公眾賬號,我們看到Facebook這幾個月也在做。這不是說誰抄誰的問題,關鍵看誰能滿足真正的需求。”騰訊微信這一現象級產品,已開始向美國進行反向輸出,馬化騰據此認為,這表明一直在追趕世界的中國互聯網產業,在某些局部領域正引領著世界行業潮流。
“小馬哥”率先提出“互聯網+”概念
在2013年眾安保險開業儀式上,馬化騰首次提出“互聯網+”概念:“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什么呢?其實是代表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提升。”
今年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馬化騰提交了4份建議。在其中一份《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中,他表達了希望國家能夠重視“互聯網+”的作用,使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愿望。他對記者說:“當時我到哪里都提‘互聯網+’,主要是想改變人們的一些固有看法。‘互聯網+’可能帶來大量彎道超車的機會,我希望通過反復講來引起大家的關注。比如說,互聯網正在成為中國包容性增長的動力,對于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互聯網+’會帶來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
“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互聯網+”概念由此引爆,成為今年最大的風口。
作為這一概念的首倡者,馬化騰更是身體力行,主動出擊,搶占先機。他一改不愛出差的舊習,在“兩會”結束后頻頻與地方政府互動。自3月底起,騰訊先后與河南、重慶、上海、深圳等地簽署“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在4月舉行的“互聯網+中國峰會”上,騰訊“互聯網+智慧城市生態圈”更是一次性“圈”下長沙、無錫、大連等15座城市。馬化騰說:“政府部門和各行各業對互聯網的看法已有很大改變,甚至在局部方面,‘互聯網+’出現了虛炒概念的情況。”
馬化騰表示,騰訊是從深圳誕生和成長壯大起來的,將來還會繼續以深圳為基地,打造互聯網及“互聯網+”龐大的生態鏈,帶動包括互聯網產業上下游以及各行各業、各地相關的產業和企業的發展。目前,騰訊開放平臺上已有高達數百萬戶的合作伙伴,用戶則高達數億人。
將與深圳合作打造眾創空間
作為在深圳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巨頭,騰訊與深圳的淵源自不用說。到目前為止,騰訊所有業務均在深圳有所部署。而在今年的新一輪“互聯網+”大潮中,雙方更是合作緊密。今年6月,深圳市政府與騰訊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營造互聯網產業發展環境、推進“互聯網+”應用、建設智慧城市等方面展開合作。
尤為難得的是,深圳市政府還邀請馬化騰就“互聯網+”給全市黨政干部授課。馬化騰分析,對于國內市場而言,“互聯網+”的產業帶動效應不容小覷。“互聯網+”將帶動新型產業發展,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基礎設施方面,“互聯網+”將倒逼運營商網絡建設以及智能終端的生產與更新。“‘互聯網+’在與一產、二產、三產結合之后,可以重新梳理生產關系,從而迸發出更大的生產力和社會效應。”
如何讓“互聯網+”從云端落到實處,馬化騰也給深圳開出了“藥方”。雙方將以“互聯網+”解決方案為具體結合點,如雙方將探索運用微信、QQ等信息平臺,推進民生領域的“互聯網+”應用,為市民提供更豐富便捷的公共服務。同時,騰訊將發揮云計算能力和大數據技術優勢,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并在打擊信息詐騙、數據加密等方面著力,強化城市信息安全。
在“互聯網+金融”方面,深圳將支持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展業務創新,探索建立多層次投融資服務體系,發揮金融創新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支撐作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馬化騰稱,將與深圳合作打造眾創空間,為優秀的互聯網創業者提供低風險、低成本的一體化全要素創業支持,在深圳打造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