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學者劉姝威發文表示,樂視賈躍亭減持借款上市公司是因樂視網經營狀況不好,劉姝威還表示將針對樂視的經營問題出相關報告,而劉姝威所說的樂視經營問題就是指互聯網公司利潤過低。實際上,在工業時代和傳統企業的研究中,凈利潤是衡量企業的重要指標,但是隨著互聯網公司的誕生和壯大,人們逐漸發現凈利潤對于互聯網上市公司并不適用,包括亞馬遜等諸多大型互聯網公司均未實現盈利卻市值過萬億,從納斯達克帶來的啟示,我們可以看出,凈利潤實際并不是衡量企業的價值的唯一標準,
那么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究竟該如何給上市公司,如何給劉姝威抨擊的樂視網凈利潤進行估值?
來自納斯達克的啟示
與國內注重凈利潤等指標不同,在納斯達克,投資人似乎更關注企業的商業模式以及是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變化,美國資本市場正是由于對于這種具有想象空間的新興企業的偏好和寬容,才造就了亞馬遜等巨型科技互聯網公司。據了解,亞馬遜同樣一直沒能實現盈利,但這家公司的市值卻達到了1986.68億美金,折合人民幣則為12317.41億。
這也是類似京東這種從未盈利的企業在國內無法上市卻在美國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京東目前的市值是484.63億美金,折合人民幣是3006.7億元。但京東的經營狀況卻一直是虧損的,2014年其全年虧損額度達到了50億元規模,從賬面上看來,這也是京東發展10多年來,創紀錄的一次虧損。如果按照劉姝威秉持的傳統行業判斷標準,自然是無法解釋的。
由亞馬遜的市值可以看出,相比國內市場重視凈利潤等硬性指標,美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看重商業模式和企業未來發展和藍圖,哪怕現在它們還很弱小,只要其商業模式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是誠懇的,他們就愿意為其投資。
反觀國內,一直以來,由于國內資本市場上市規則的限制,以及國內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的外資背景,使得他們或不能、或不愿在國內A股上市,即便上市也會猶如樂視網一樣遭受傳統思維的質疑。美國是全球股市的旗幟和領導者,中國眾多未盈利的優秀互聯網企業紛紛赴美上市,中國概念股甚至成為美國股市上的一個重要方陣。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該如何看待互聯網公司價值?
那么我們該如何衡量互聯網企業的價值?從亞馬遜過萬億市值的案列可以看出,凈利潤并不是衡量互聯網企業價值的第一指標和唯一指標。
A股創業板龍頭樂視網掌舵者賈躍亭表示,互聯網時代下,衡量企業價值的核心指標,并不是其盈利能力或市場占有率,而是其對行業的貢獻,對社會的貢獻,及對人類的貢獻。筆者認為,這也就是為什么京東亞馬遜等未盈利的公司一直能受到投資者歡迎的原因,因為他們真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
不過現在國內大量的投資人還是用傳統的投資理念,或者用工業時代下的投資理念看待互聯網產業。對于這一點樂視董事長賈躍亭深有體會,賈躍亭曾經在多個場合表示,如果僅僅只用凈利潤來衡量樂視網的核心價值,這是遠遠不夠的。賈躍亭表示,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看的是現在和過去,而互聯網更多的應該看未來,國內資本市場看的都是利潤是多少,利潤的增速,完全用工業時代下的投資理念來衡量互聯網時代下的企業,已經與時代脫節,而海外資本市場的確更具時代特征,或者更加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或者更能夠體現出時代的特點。
樂視網商業價值在哪?
實際上,樂視網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中國資本市場對于投資價值的理解,但是仍有一些傳統思維,通過凈利潤等指標來抨擊樂視網的經營能力,如果凈利潤不是衡量樂視網的唯一標準,那么又該如何來衡量樂視網的價值?答案在于商業模式和樂視網究竟改造了哪些行業?
據了解,樂視是以“平臺+終端+內容+應用”的樂視生態垂直產業鏈整合的商業模式在行業立足,在樂視生態在這個基礎上又衍生出樂視五大產業生態,而且它生態間的各個環節,和各個生態產業之間也在產生化學反應,它所到的行業從上游到中游到下游都將被樂視所吸納,所解構,最后達到顛覆行業的目標,這種生態模式對于行業的沖擊更像是絞肉機。
2013年樂視推出超級電視,一年之后,樂視在智能電視領域很快便取得了霸主地位,生態鏈戰略首戰嘗試即告捷,超級電視可以說成功顛覆了家電行業和視頻行業。樂視開始了大規模地復制這一成功經驗,在這樣的背景下,樂視手機誕生了,樂視手機已經將智能手機引領進生態時代;同時樂視體育、汽車等鏈條也在加速籌備中,樂視汽車也將賦予汽車互聯網的屬性,改變傳統汽車,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可以預見,未來的樂視將構筑一個互聯網及內容生態,體育生態,大屏生態、手機生態、電動汽車生態五大生態于一體的新型互聯網商業帝國,而每一條生態鏈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全球性的萬億級市場。
樂視想法是要做一個領導互聯網技術改造并顛覆傳統產業,向各大傳統產業鏈擴張的急先鋒,這或許就是樂視最為核心的價值。樂視垂直產業鏈整合的打法將會成為行業的絞肉機,迅速對其所涉及的行業進行重構和戰略。用成熟市場的投資理念不難看出,無論從外部環境的萬億市場和獨特的生態商業模以及對人類的貢獻,樂視都是互聯網市場最好的標底,現在的樂視已經充分具備了一家偉大企業的潛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