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檔愛奇藝自制辯論脫口秀《奇葩說》火了,開播未滿8周《奇葩說》的總播量就輕松破億,微博閱讀量超10億,6大廣告品牌追投,勢頭甚猛,超越眾多當紅綜藝。這樣一檔“原汁原味”網絡自制內容如何迅速走紅,成為媒體關注焦點。1月27日,在愛奇藝“深度學習塑造智能視頻未來”奇藝會上,愛奇藝CTO湯興表示,《奇葩說》是內容與技術團隊共同碰撞出的火花,大數據成為這檔節目重要的幕后推手。

目前,愛奇藝月覆蓋用戶達5億,覆蓋中國絕大多數網民,他們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用戶日志,進而形成具備決策參考價值的海量數據。《奇葩說》在立項初期,就已經開始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從而更了解網民的喜好。“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隨著《曉松奇談》等脫口秀節目走紅,用戶對脫口秀節目需求日益旺盛。同時我們發現,辯論類節目是很多用戶很感興趣的,但現在市場上這類節目卻仍是一個空白。因此我們得出結論辯論類的脫口秀會是一個很好的內容。”湯興表示。
節目立項后,在節目的辯題設置、辯手排序、嘉賓選擇上,大數據也在輔佐節目制作、營銷團隊時時調整節目制作和營銷策略。數據顯示,85后、90后已經成為愛奇藝主流收視人群,這就決定了年輕時尚的內容會更貼合這些用戶的口味,這類人群喜歡什么樣的辯論題目,就成為《奇葩說》選擇辯題的依據。因此可以看到當前《奇葩說》的有些內容對于40歲的人來說有些開放,但是更符合90后喜好,而這正是大數據精準定位人群的結果。

實際上,《奇葩說》前兩期流量并沒有像現在這樣直線走高,而是從第三期開始流量不斷飆升,發生重大轉折的原因在于,《奇葩說》營銷團隊在面向用戶的傳播推廣中,參考了大數據分析結果,及時調整了推廣素材和渠道選擇。湯興表示,“大數據可以幫我們找到節目主流人群和其所在的社交平臺,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推廣,然后把這些人拉過來。”據悉,在《奇葩說》的整體市場營銷宣傳中,數據全程時時監控,每一輪的推廣都會根據數據變化進行相應的策略調整。
《奇葩說》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在與媒體的溝通中湯興表示,未來的視頻將是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完全融入。“我們或許將看到《奇葩說》三位主持人后面的背景在不停的變化,上海外灘、美國大峽谷隨時逼真切換,而這之間沒有任何違和感,是完全的融入。”未來的視頻也可能將不再需要屏幕,在一個虛擬的屏幕上就可以看到視頻。未來十年二十年,在科幻片中看到的視頻場景都會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