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消息,京東商城已將商品價格的顯示方式從文本轉變為圖片格式。這或是京東商城為避免被第三方比價網站抓取數據所采取的措施。目前,當當網、亞馬遜中國、蘇寧易購等國內B2C尚未跟隨這一策略。
京東商城方面對上述措施并未表態。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京東商城此舉主要是針對以一淘為例的第三方比價網站。
今年以來,京東商城與一淘網摩擦不斷。2月初,一淘網發布“2011年四季度全網B2C商家商品價格指數”稱,京東商城領漲國內B2C商品價格,漲幅為5%~15%。對此,京東商城立即回應稱,一淘所發報告并不屬實,漲價15%對京東來說純屬自殺。
更早之前,京東商城指責一淘網對京東商城的用戶評論進行“反屏蔽”操作。
業內人士認為,京東商城對于價格的敏感來自戰術與戰略兩個層面的考慮。
從戰術來看,京東商城曾以“低價”的口號對消費者進行宣傳,但隨著京東商城在物流、廣告上的成本支出,若要保證一定的利潤率,“絕對低價”或許很難一直維持。京東商城也不愿透支這種信用宣傳。因此,不希望自身價格被第三方平臺抓取變得過于透明。
從戰略來看,隨著京東商城的規模發展,已與阿里巴巴旗下天貓構成競爭之勢。京東商城也正以其物流為核心構成自身生態圈,并投入精力建設其第三方平臺。而一淘發出的比價信息,與天貓合圍,會造成京東商城的生態發展更為被動。而天貓由于其B2B2C的平臺模式,使其在價格上較B2C相比更有優勢。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資本環境受冷,這給以資本投入帶來用戶增長的電商網站的發展帶來挑戰。有業內人士呼吁,國內電商應從對消費者的“低價”印象轉為“服務”印象,以提供更高標準的服務來轉化原有的低價成本。
對于京東的上述舉動,一淘網方面尚未表態。不過有技術人員對騰訊科技表示,即使轉化為圖片格式,通過技術手段,價格信息一樣可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