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起源歸因于20世紀初期一系列的婦女運動大事,圖為19世紀女權主義者抗議罷工游行示威
1/2
在每個網站、各種線上線下,都在慶祝“三八婦女節”、都在轟轟烈烈地搞各種花樣大促銷的時候,百度官方微博發布的這一組海報,吸引了我。
一位年輕的職業女性,背著包走在深夜的街道上,眼前有一個虛擬的數字光圈,她處于安全空間里,“哪怕加班到很晚,也不用害怕一個人回家。”
——“百度計算機視覺,讓城市更安全”。

圖片來自百度官方微博
一位單身職業女性,回家后用智能家居處理各種事務,身心舒展的坐在家中的大沙發上,享受難得的休憩,“難得三八半天假,別被無趣的家務,耽誤有趣的靈魂。”
——“百度智能家居,讓生活更高效”。

圖片來自百度官方微博
一位女性旅行者,坐在風馳電掣的車里,但她并沒有在駕駛,手里拿著一個望遠鏡,“心有野馬想到處兜風,不會開車,也能說走就走。”
——“百度自動駕駛,讓行動更自由”。

圖片來自百度官方微博
這是個廣告,百度借勢為它的“阿波羅”無人駕駛自動汽車、百度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包括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視頻解析等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應用)、百度智能家居(包括智能音響和人工智能家居機器人等人機交互設備)等重要的智能產品推廣。
看新聞,有些已進入了應用;有些,如無人駕駛汽車,已進入了量產,去年一個轟動的新聞就是,李彥宏坐無人車駛上北京五環、并且還收到無人駕駛的第一張罰單。
雖然是營銷,但百度的這次借用女性的營銷,卻用得很巧妙。因為它不僅推廣的是那些能改變生活品質、代表社會未來方向的科技產品,順便,也破除了多個關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說實話,中國的廣告營銷,一直都是各種“直男癌”觀念的重鎮。他們并不想得罪女性,甚至想討好女性,因為現代女性的消費力已經越來越強了;但是,在廣告商充滿偏見的腦子里,女性形象都是單一的:不是為家庭為孩子包攬家務、任勞任怨的賢妻良母,就是那種為了取悅男性的花枝招展的花瓶。
這些物化女性的廣告比比皆是。
可惜,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這些商品廣告的營銷是精準的,他們所面對的消費群體,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充滿各種偏見;廣告正好迎合了這個人群。
不過,這次百度的“三八婦女節”營銷,跳出了這個窠臼。
首先,它破除了最常見的刻板印象:女性與科技格格不入。
這里,率先把女性與無人駕駛汽車關聯起來,賦與了女性一種勇氣、冒險、好奇、敢于嘗試新事物的特質。而類似這樣的特質,以往都是出現在男性身上才會被頌揚的。

《速度與激情》里的蓋爾·加朵,簡直帥出屏幕啊~
其次,它破除的刻板印象還有,要保護女性安全,就得限制女性的自由。
有別于規勸女性“不要那么晚回家”,它告訴你,科技能保障城市的安全,即便你加班到深夜才回家,也無需擔心。
還有,即便是智能家居,它也破除了女性的科技產品只限于用來輔助家務的陳見。
以往針對女性的電子產品和科技類產品,僅限于洗碗機、吸塵器、洗衣機——“愛她,就給她買某某抽油煙機”,是一種屢試不爽的廣告策略。背后的潛臺詞一目了然:家務,讓男人走開。男人能給她一個工具幫她做家務,就非常厚道了。
但這張海報中的女性,看起來是一位單身職業女性,她有自己的家,但是周圍并沒有家人孩子等人要照顧,她的智能音響和人工智能家居機器人等人機交互設備,是為了給她提升生活體驗和享受的,而不是為了服務別人。

什么時候,那些營銷策劃師們才能理解呢?現在女性最想要的,是實現自我,是減少約束,是能夠自由冒險,是能夠享受人生;而不是如何服務于他人,如何為家庭犧牲。
2/2
科技推動女性的地位改變,其實比我們想象中要大得多。
我們都知道,直到上世紀初開始,女性的地位才開始不斷地得到提升。這得益于各種風起云涌的女性解放運動。但很多人忽略了,女性的解放,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是無法實現的。
比如說,十九世紀中期發明了橡膠硫化法的避孕套,其后又多次改進,全球普及。避孕套的出現拯救了全世界的女性,讓她們從不間斷的懷孕中解脫了出來,可以選擇生或者不生了。
沒有這項偉大發明,女性就是一個不知道何時會膨脹的生育容器,無法行動自由。

最古老的避孕套是用魚鰾、動物小腸等材料做成的(左),美國人查理斯-古蒂爾(Charles Goodyear)在19世紀40年代取得了橡膠硫化的專利,從此避孕套進入了工業化大生產的時代。
而二十世紀初發明的衛生棉(據說是一戰期間),后來改進成拋棄式衛生巾,也堪稱是二十世紀影響人類的偉大發明。
因為長期以來女性的經期一直無法找到合適的清潔舉措,月事讓女人無法自由活動。于是,古代的“臭娘們”和各種“女人污穢”的歧視,女人被禁止出門、足不出戶,都有了生理上的理論依據。
而衛生巾改寫了這種生理特性。女人任何時候都可以自由舒展地活動,甚至游泳,乃至于敢在月事期間跳進泳池進行奧運游泳項目比賽(傅園慧)。

中世紀后的“衛生圍裙”和現代衛生棉條
可以說,沒有這些技術的發明和改進,任你怎么提倡兩性平等都無濟于事。人們的平等觀念,不可能越過時代的局限,一步到位。
而工業革命之后,又迎來了現代社會的發展與分工,如今的絕大部分的崗位,都與體力無關了,女性基本上可以從事所有的職業了。女性可以獨立地擁有財富,這才迎來了男女平等的可能。
接著,在傳統的女性勞作領域,洗碗機、洗衣機、冰箱等,極大地解放了女性的家務勞動,女性才可以省出更多時間來做有價值的事。當然,現在男人,也應該一起做做家務了。
用科技,就可以克服了女性的生理問題,消除了與男性的本質差別。現在,女性還有哪些領域會被視為與男性不同呢?
· 也許是安全。在一些人眼中,女性有性價值,又脆弱,她們的安全性比男性低,所以要求她們晚上不出門,不讓她們出差,不讓她們旅游,限制她們的自由。
· 也許是家庭和養育的重任。在一些人眼中,女性仍然是家務勞動的主力。
· 也許是一些機械或智能技術水平不足。有一些人眼中,女性的很多能力都無法與男性相比,創造性不足,懼怕科技發展,所以無法融入科技和信息時代,擔當重任。

時至今日,很多的男女不同,都是帶著有色眼鏡的人構建出來的,差異未必有這么大。但要把他們腦子里的刻板認知和歧視抹掉,太難了,他們的固有觀念太強大了;而這樣的人還很多。
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其實,普及多少次關于公平與平等的知識,呼吁多少次“人賦人權”,都不如,你帶給他一個真實可見的新世界:
你說女司機不如男司機(雖然大數據表明,女司機的安全性比男司機要高)?不用再解釋數據了,現在無人駕駛,不分男女。
你說女人晚歸不安全,出事要怪受害者本人?不用再普及價值觀了,現在全都城市視覺智能,安全監測無微不至。
你說女人不要忙事業,要多留點時間給家庭?不用勉強他們接受男人也可以放棄事業做家務的平等觀了,現在有了可以通過人機關互的智能家居設備,干家務不需要人,男男女女都可以安心拼事業。
女人都要生孩子,所以要當家庭主婦?不用說以后女人都不生了,現在的人造子宮已經做過動物實驗了,萬一哪天實現在人的身上了呢?
……
很可能,我們呼吁過千百遍、普及過千百次的“平等觀”,最終還是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把它一一實現。
對這個未來,我還有點憧憬呢。
最終,幫我們實現平等的,不僅有社會各種聲音的推動,也有在聆聽到足夠女性發音之后的科學家們,致力于現實問題的解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侯虹斌(houhongbin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