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浪潮的席卷,風控、營銷等銀行細分業務環節都因科技賦能而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直接改變了為銀行提供服務的科技企業,也間接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在雷鋒網舉辦的以數字化風控、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客服、數據平臺、數據中臺、數據安全等十大銀行賽道科技專家組成的“線上云峰會”中,360數科首席科學家張家興博士分享中臺建設對商業銀行數字化經營轉型的重要作用。
張家興表示,“針對中臺建設的利與弊,市場上觀點不一。我認為,當科技支持金融發展的時候,我們需要中臺。中臺的價值有三個關鍵詞,即對數據、技術、人才實現聚焦、打通、提效。”

數據AI融合中臺:數據的AI,AI的數據
360數科于2020年推出數據AI融合中臺,針對金融機構業務痛點,打造360金融大腦,為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營銷方案、數字化運營方案、數字化風控方案、數字化貸后方案,以及智能金融全鏈路五大解決方案,幫助金融機構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張家興認為,數據與AI相互依存,存在兩種關系,即數據的AI以及AI的數據。當AI存在的價值是為了將數據價值發揮出來時,為數據的AI。如在營銷圈人模型中,為了將用戶行為數據發揮出價值,360數科通過模型將數據做轉化預測與判斷,挖掘數據價值,將數據的AI發揮至極致。
而AI的數據,則體現打造AI能力時數據的支持性作用。如360數科自主研發的對話機器人,運用數據訓練語料和所需的知識庫,讓數據對AI起到支持作用。
張家興表示:“在數據和AI共存的關系里,有的時候我們是讓AI發揮數據的價值,有的時候我們為了讓AI發揮出價值我們又需要數據,這就是數據的AI與AI的數據的由來。因此我們不單獨建設兩個平臺而是形成一個數據AI融合中臺,更好把兩者發揮出價值。”
三大技術推動普惠金融成為可能
2005年起以谷歌為代表的大數據技術讓處理海量用戶數據成為可能,為技術服務普惠金融提供了基礎。而后,智能手機的出現以及4G的高度覆蓋使得金融走進移動互聯,讓海量用戶的觸達得以落地。而當前,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通過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服務,用機器給人進行提效,使得高效服務海量用戶成為可能。
在普惠金融中,以360數科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發揮連接10億互聯網用戶與眾多金融機構的橋梁作用。“我們說技術在普惠金融的背后,實際扮演著驅動引擎的作用。我們運用技術,通過‘找到人’與‘看準人’,幫助金融機構觸達有金融服務訴求的人群。”張家興表示。
數據AI中臺的“三快”
“數據AI融合中臺還有一個意義是各種各樣的快。業務是建立在數據基礎之上,數據做的有多好就決定了業務做的有多好。”張家興表示,360數科對數據的應用能夠做到實時數據處理快;從運營到數據分析,做到數據使用快;另外,針對新業務的出現,能夠做到數據需求響應塊。
在反欺詐環節里,360數科可以快速發現潛在被欺詐風險的用戶從而形成實時鏈路迅速回饋給用戶,通過短信、電話等方式提示風險。“我們就是要和騙子搶時間,搶在詐騙分子之前通知到可能會受騙的用戶。這種和時間賽跑的事情就是要越快越好,我們能夠做到分鐘級的實施系統,幫助到用戶。”
在智能運營中,360數科需要在第一時間發現機會。“我們用戶的訴求不是時時刻刻都出現,我們能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用戶訴求,而不是在用戶訴求出現了幾天之后才找到他。實時數據扮演著很重要的價值。”
多業務打通、內外數據互通、用戶關系聯通
當公司業務紛繁復雜時,用一個團隊打造數據資產體形成多業務打通能夠解決多業務痛點。
首先,將分散的業務原始數據通過開發形成統一數據資產體系,通過形成業務標簽、經營分析、用戶標簽等形式生成跨業務數據服務,達成多業務打通。
其次,公司與第三方數據公司運用聯邦學習技術達成數據不可見卻可用的方式,共同建立模型,將形成的數據結果運用于精準獲客、智能運營、風控等場景。
最后,是用戶關系的聯通。360數科積累的20億節點,超500億條邊用戶關系圖譜為傳統模型賦能,通過圖平臺,賦能傳統模型,優化模型效果。在風險層面,通過多種社群發現算法去探索高風險社群,并對社群進行風險等級劃分,達成反欺詐目的。另外,用戶關系的聯通有助于圖結構的優勢,將多條業務線的關系數據匯聚成一張大圖,從而彌補單一業務線的關系缺失。
復雜經濟學創始人布萊恩·阿瑟曾說,經濟并不是采用了一個新的技術體,而是遭遇了一個新的技術體。經濟是技術的一種表達,并隨這些技術的進化而進化。“在今天,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是新的技術體、新的物種。金融必然會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地改變自己的形式,成為技術的一種新的表達。”張家興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