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小米召開了新品發布會,小米 9正式與大家見面。不敢,這款國內首發驍龍855處理器的準旗艦級手機的性能和配置并沒有引起大家的討論,反而是因為價格問題再一次引發了廣泛爭議。

2999元的起售價格讓不少米粉直呼“真香”,也再次向人們宣示了小米的性價比本色。不過,前不久雷軍才在微博上預熱小米9“絕對不便宜”,媒體輿論也都認為小米應該拋棄性價比,轉型品牌升級。
為什么小米一副想漲價卻又不敢的樣子?科技君為您一一道來。
小米 9,性價比依舊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小米 9的配置:搭載高通驍龍855芯片,全焦段后置三攝(1200萬像素人像、4800萬像素主攝、1600萬像素微距+超廣角),AMOLED水滴屏配屏下指紋識別,20W無線快充,支持雙頻GPS、夜間激光對焦。
從這張配置單看起來,光一個驍龍855,怎么著也得賣4000塊起吧。加上發布會之前的輿論渲染,以及雷軍在微博上“絕對不便宜”“比米8貴不少”的喊話,讓科技君幾乎都要信以為真。

去年底,小米將旗下子品牌“紅米”獨立出去,成立RedMi,并挖來前金立高管盧偉冰掌舵。外界普遍認為小米這是想做品牌區分運營,讓紅米主打性價比,然后努力升級“小米”這個主品牌形象,漲價贏得更多利潤。
但是,最終的結果與大家的預測大相徑庭,小米依舊性價比優先,而且發布會上雷軍還表示“小米永遠不會放棄性價比”。
想漲不敢漲的小米
科技君認為,雷軍并不是不想漲價,而是“想漲卻不敢漲”。
首先,小米自從去年上市以來,一直恪守的性價比戰略,在資本市場上受到了很大的考驗。產品賣得便宜了,雖然消費者買得開心,但是企業不賺錢,投資者就對你的股票不感興趣。再加上小米一直標榜的“互聯網模式”和AIoT這兩大板塊也沒有爆發出可以取代硬件的營收能力,所以資本市場還是對小米的賺錢能力持懷疑態度。
其次,一直恪守性價比戰略,對小米的品牌形象并不一定是好事。價格低、性價比高、實惠,往往也意味著產品很難賣到高端市場。縱觀目前國內外手機廠商的品牌定價,在智能手機行業出貨日漸萎縮的寒冬中,太高單價以維持企業利潤已經成了主流手段。

但是對小米來說,產品價格被拉低了,同時也意味著產品配件質量參差不齊。就像是一個預算有限的消費者想要自己配置一臺PC主機,在保證了顯卡、芯片這幾個核心組件的配置之后,剩下的部件必然扣扣索索,能省則省。
如果現階段小米想要漲價搏高端市場,能否贏得消費者還要另說,首先從供應鏈來看就要進行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現階段這群喊著“漲價對小米來說是一件好事”的媒體人,也不會給小米貢獻出哪怕一部手機的銷售額,真正會買小米手機的,還是那些囊中羞澀又想體驗一下驍龍855的年輕人。
所以,雷布斯在發布會前的放話,“絕對不便宜”“比小米 8貴很多”,現在看來都只是套路和宣傳話術。發布會的結果已經告訴了我們,小米想漲,可是不敢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