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兩份數據報告引起了小編的注意。一份是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TOP5廠商排名,從數據可以看到,小米出貨量國內排名第四,出貨量跌5.6%。

另一份是2018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廠商排名,小米妥妥排在了第一的位置。這距離小米正式進入印度市場僅有三年多的時間。而除了印度市場外,小米在其他國家的海外市場成績都不俗。

小米的國外市場真香
2014年7月,小米正式進入印度市場,通過閃購銷售模式(即限時搶購)一炮打響;到2015年其在印度市場份額為3%,2016年第三季度增長為6.4%,而到2017年第三季度其市場份額已經猛增到23.5%,與三星并列第一。
小米之所以能夠快速打開印度市場,除了印度市場得天獨厚的條件之外,最主要的是小米極致的性比價和線上銷售策略。
在印度,小米以紅米系列敲開登頂之門。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印度最暢銷的五款智能手機中,小米占據了三款,但均為紅米系列。最大的問題在于,相比以往,小米的增長越來越依賴于廉價手機。
此外,小米采取的是線上銷售的策略,并積極與當地分銷商合作。這也與幾年前的國內市場如出一轍,當時小米走線上模式,大量占據線上銷售渠道,因為省去了不少中間商,產品售價很低,性價比很高。其主打的紅米機型就有一些版本是印度市場的定制版本,不僅符合印度市場的價格需求,還能盡可能的滿足用戶。
另外,2017年11月,小米正式進入西班牙,吹響進軍歐洲的號角,緊接著小米也相繼進入法國和意大利市場。根據Canalys的數據顯示,小米2018年第二季度在西歐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大增2700%,一躍成為西歐市場的第四大手機廠商。
2018年11月,小米首次在英國倫敦舉行發布會,面向英國市場推出了小米8屏幕指紋版的國外版本小米8 Pro,此外,小米還同時發布了紅米6A,小米手環3,小米電動滑板車等手機和生態鏈產品。面對小米在英國市場的首秀,英國媒體們表現出了非常歡迎的態度。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福布斯等國際知名媒體公司均發文進行了報道,BBC表示“小米進入英國將進一步擴大它在西歐的影響力,延續它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活力”。
雷軍曾說過,小米的全球化布局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最開始是印度,接著是東南亞和俄羅斯,現在的重點則是歐洲。在印度,小米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排名市場第一,在東南亞的印尼市場也是僅次于三星。小米正式進入英國,說明小米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順。
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國際業務同比增長了150%,已經進入了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并在25個國家進入市場前五名。
亮起紅燈的國內市場
相比于海外市場如此吃香的場面,小米的國內市場就顯得有危機了。
除了上文提到的在國內智能手機排名中停滯靠后的份額之外,小米的“性價比”之路已經沒法吸引國內的用戶了,更重要的是,在國內其他手機品牌都逐漸向中高端手機進軍,并走入正軌的時候,小米的高端之路還尚未明朗。

但是,小米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今年1月10日,小米正式發布了全新獨立的品牌Redmi。紅米品牌的此次升級,意味著紅米將從小米公司的一個產品系列變成獨立品牌。
雷軍指出,“把紅米手機獨立出去,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紅米死磕性價比。和小米品牌分開后,紅米手機將專注電商市場,這對兩個系列產品的定義和打法都有幫助。”
可以說,這一想法依然沒有擺脫單純依靠性價比占領市場的目的。
目前小米最貴的大規模銷售的手機也就在3000多元左右,還未能突破4000元大關。即使是之前預告的將著眼于歐洲和印度市場的Pocophone F1,主要定位也是稍高端但是價格實惠的機器。在價格方面,這款Pocophone F1定價也僅是在489美元(約合人民幣3363元)。
而其他品牌都先一步開啟了進軍高端的道路,就在小米啟動獨立子品牌Redmi一個月后,2月12日,vivo在官方微博宣布推出子品牌iQOO。微博平臺出現一個名為“IQOO手機”的新賬號。
有媒體消息稱,IQOO產品定位為一款高端手機,將沖擊5000元以上價位。知情人士透露,iQOO其實是一款主打細分市場的音樂手機。一名vivo員工解釋稱,iQOO的定位甚至比一加手機還要高端。與小米的“含蓄”不同,此次vivo要做高端手機的意圖已經“昭然諾揭”。
此外,國內華為、OPPO、vivo三家品牌的產品創新能力明顯提速,華為P20、OPPO Find X、vivo NEX在產品創新與技術表現以及用戶口碑、品牌提升等層面都有小米拉開了差距。
僅從華為來說,絕大多數機型早已突破4000元,Mate 20 RS保時捷版更是突破了萬元“天價”,單從中低端手機來說,目測華為的榮耀系列已經完全可以吊打整個小米系列手機。更重要的是,華為和OV的5000元以上的機子已經廣被客戶接受。反觀小米,在這方面仍是一片空白。
小米從“出道”至今,給人的印象都是性比價,要做高端不僅手機質量提高,價格賣貴,還有所謂的品牌文化也要深入人心才行,而人們對于小米的這種刻板印象或許也沒那么容易轉變。
目前看來,小米在海外市場確實很吃香,但是國內市場的日子已經不好過了,一旦在海外市場失速,或海外市場銷量大滑坡,國內的出貨量數據可能就難以支撐起小米的增長曲線。
業內關于小米復蘇,強勢增長歡呼的背后,卻沒有看到小米在中高端市場無建樹、無爆款可能導致的未來風險。對于小米手機來說,現在要轉型到高端手機領域還是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