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俠亦溫文——著名書家李文俠社長書法蠡測
文/莊春明
李文俠,現任青少年書法報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女書法家專業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院務委員,黑龍江省婦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佳木斯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佳木斯書畫院院長。
多年來注重理論修養,在《中國書法》《書法鑒賞》《書法導報》《書法報》《書畫報》等國家級報刊發表多篇文章。作品入展全國第三屆、第五屆婦女書法作品展,第二屆中、日女書畫家作品展,中、日、韓國際書法交流展,“翰墨緣,乞巧情”國際婦女書畫家作品展。“正山堂杯”全國第二屆茶文化楹聯書法展。 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詩詞書法大賽 一等獎;黑龍江省婦女書法家協會成立十周年特殊貢獻獎等,并獲優秀教師稱號;獲“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先進個人。
正文:
經著名文化學者、清華博士后孟云飛教授介紹,認識著名書法家李文俠女士至今已七年有余。她為人熱情,溫婉,自然;為書技道并進,剛柔并濟。這樣一位俠骨柔情的大姐,是我書法藝術上的榜樣。
一、取法
李文俠女士酷愛翰墨,自幼習書,重視傳統,恪守家法,尓來三十余載矣。無論是春溫秋肅,還是酷暑嚴寒,作字從無間斷。她從《九成宮醴泉銘》入手,先端正楷法。楷書是歷史上成熟最晚的一種字體,至唐代達到頂峰,結構嚴謹,法度森嚴,面貌各異。《九成宮》乃初唐歐陽詢代表之作,被稱為最難的楷書之一,寓險于正,端恭謹嚴。歐陽詢入唐時已經暮年,其年輕所學基本為六朝碑版,融千為一,可謂集大成者。李文俠女士不畏困難,持之以恒,受益匪淺。為避免學歐造成的干巴,她又把趙子昂的作品拿來,在這位曾經的皇孫的筆墨世界里追尋書法的風神。《膽巴碑》《三門記》《妙嚴寺記》等,一個都不能少。趙體書風秀美,筆意連帶明顯,然而,稍不留神,后學者就會將其爽利的一面丟失。李文俠女士仔細研究,將趙體楷書秀而不弱的特征進行深刻的把握,實為難得。楷書既立,轉習行書。米元章的風檣陣馬、八面出鋒,黃山谷的蕩漿筆法,王覺斯的扛鼎筆力,趙之謙的高邁,董其昌的淡遠,無一遺漏,進行著跨時代的吸納和修煉。學然后知不足,她自覺功力還不夠,又上溯二爨以及二王行書和小楷,碑帖兼顧,硯田深耕。先天悟性,后天習學,反復實踐,不斷琢磨,終于形成了古樸厚重、端莊大氣、高雅恬靜的藝術風格。
二、特色
1.兼善諸體,尤善小楷和行草
小楷不僅是字形小,因其筆畫較短,所用毛筆的筆毫也短,所以起筆順鋒居多,然而,如果耐不住性子,手頭功力不夠,線條就會顯得纖弱。李文俠女士的小楷不是這樣的。他講究窗明幾凈的環境(環境即心境),講究筆墨紙硯的選擇,講究筆力千鈞的呈現。用筆精到,結體古拙,密而不簇,疏而不散,往往有列無行,一任自然。小楷受鐘繇影響更多一些,結體寬扁,古意盎然。 李文俠女士的行草又有兩種風格,一是線條蒼茫老辣,二是溫潤婉約。前者以四字橫幅居多,在較大篇幅里,寫較少的字,如何解決空洞和細弱是個問題,李文俠女士將枯藤般的書法線條揮毫落在條幅上,仿佛有了厚重的年代感。結體往往大開大合,很好地處理了空間的分割關系。所以,她創作的條幅很有大千氣象。后者往往數十個以上的字為一個篇幅,主要是二王風神的延伸,再參以董其昌等人的淡遠,墨色清麗,折筆明顯,這一特點,是在技法上實現溫婉而不媚俗的關鍵因素之一。
2.動靜結合,張弛有度
書法如果一味追求扎實,容易陷入狀如算子的尷尬境地,如果一味縱逸,容易顯得放縱。李文俠女士進行了很好的把握,即“有度”。小楷寓動于靜,行草動中有靜。撒得開,頓得住,注重筆觸感的細微變化,所謂“導之則泉涌,頓之則山安”。她在書法實踐上牢牢把握住了這一點,經過長期的錘煉,柔而不弱,剛而不烈的風格也就形成了。
3. 剛柔并濟,一任天成。
宋代大詩人、書法家蘇東坡有詩曰:“卷卻天機云錦段,從教匹練寫秋光。”用以比喻詩文華美精妙,渾然天成。捧讀李文俠女士的書法作品,亦有同感。這是一個人內心澄明、為人溫婉的外化,從而轉化為有生命體征的書法的必然。我書寫我心,想必如此。當然,她的書法并非一味的華美,期中“澀”的成分隨處可見,這是打通書法內核的必有特征。她近期的大字作品,更為明顯。金石氣十足,卻沒有刀砍斧鑿的做作,她把方筆和圓筆、側鋒和中鋒并用,把行筆的歡快飄逸與如屋漏痕的澀感進行有機融合,折不斷、彈性足,一任天成。
三、 成因
1.書法媒體人寬博的視野
李文俠女士從1986年到《青少年書法報》社工作至今,他將自己的青春芳華獻給了這個高端書法媒體平臺,為許多書法大師、名家、青年新秀和少年幼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漂亮合身的嫁衣不知做了多少。工作中對于古今書家作品的分析比對,對于當今書家的密切交流,對于書法史論的多次讀寫,甚至版面布局與章法的相互影響。視野之寬博,思路之開闊,崇古不薄今,乃大氣之人。
2.取法乎上,精益求精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高人對話;臨一本好帖,就像與大師切磋。李文俠女士為人寬容大方,為書博觀約取,取法乎上。她遍覽古今名碑名帖,采擷最上乘者,心摹手追,直至心手雙暢。她的創作態度精益求精,認為過不了自己這一關的,從不隨便拿出來示人,也從不存在信手涂抹的應酬之作。這不僅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遵循。
3.對于書法理論的無比重視
李文俠女士很重視書法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她深知,眼高手不會低。他廣泛閱讀書法史論文章,并撰寫了《論小楷藝術》《書法小作品的形制及審美特征探究》《求變標新的米芾行書》《草書飛動美概說》等多論文和文章,對蘇東坡論 “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有余”的論述頗有心得。
4.熱愛自然,參悟透徹
古人云:書肇自然。李文俠女士喜愛在自然接觸或獨處,她感知著“天人合一”的意境,并轉化為小品散文,字里行間,可知自然界對其的正面影響之深。暗香浮動,疏影橫斜,潛意識成為她書法取法自然的寫照。
5.人品才情是根本和源泉
李文俠女士常年在佳木斯工作、生活。在這個冬早春遲的地方,一片冰心是其品格和性情,冰雪智慧是其才情。工作中,她將溫暖的文字打上明天的朝陽出版,藝術上,她已行走在“雪泥鴻爪”的途中。其心為初心,有她為友,冬天不冷。
清代詩人龔自珍賦詩道:“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照人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云。”李文俠女士工作業績好,發表文章多,書法水準高,巾幗不讓須眉。她為人忠厚善良,高調認真做事,低調踏實做人,不慕榮利。她值得朋友們贊譽,凡是和她交往的朋友,應該有同感。余作文一篇,表達所聞、所感。幸甚!
簡介:
莊春明,字皓宇,一字子逸,號希夷居主人,1979年生于河南汝州,現居北京。北京市東城區青聯委員,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
書法家,書法評論家。全國先進文藝工作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新聞出版傳媒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