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碑額書法藝術研究分析
——呂維超
摘要:漢碑在中國書法的歷史上是一座難以超越的豐碑,其風格變化多樣,無論是書丹還是鐫刻都異常精美。漢碑額由于其多樣的風格以及夸張立體的結構被譽為碑中的精品,是歷代碑額的代表同時也是碑額書法藝術領域當中的凈化。從古至今,對于碑額的研究非常少,大多處于零零散散的狀態,還具有較高的局限性。漢代碑額雖然風格多變,但是基本上與當時的時代相契合。本文就漢代碑額書法藝術進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夠對未來的漢代碑額書法研究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漢碑額;書法;藝術;
引言:碑是中華傳統文化當中集成了書法、史學以及文學等諸多要素的凈化,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在歷史發展的長河當中具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體系。在漢代,碑的典型形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系統,同時這段時間也是我國古代石刻技藝發展的第一個繁榮時期。這些石刻是對這段歷史進行研究最好的資料,具有至關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就當前現存的結果而言,對于碑的研究取得了豐厚的成果,但是對于碑額的研究依舊有所欠缺。
1、 漢代碑額概述
漢代是我國歷史發展過程當中時間跨度較長的朝代,前后歷經四百二十六年。漢代是極其鼎盛的王朝,在這段時間形成了燦爛的華夏文明。漢代的文化對于當今的影響依舊存在。在漢代所盛行的厚葬風氣推動下,立碑的風氣逐漸風靡,由于碑額是碑的一部分,立碑的豐盛更是帶動了碑額藝術的空前發展。在字體方面,漢代的文字書體繼承秦朝,在同一時期也出現了隸書,進而造就了在這段時間形成的豐富的漢碑藝術風格[1]。
2、 漢代篆書碑額書法藝術研究
(1) 漢代篆書碑額使用篆書的原因
漢朝的官方字體是隸書,同時隸書其實在秦朝就已經有所發展。因此從表面上來看,漢朝出現篆書的碑額較為奇怪,但是由于當時正處于王朝交替無論是字體的演變還是藝術的發展依舊沒有完備。在漢朝初期,漢高祖推進集成秦制,文字領域也沿襲了前朝的風格,造成了篆書流通的局面。篆書與隸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中共同發展。同時漢朝在教育幼兒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更是注重對于漢字原理結構的講解,這一點篆書具有獨到的特點。對于我國文藝具有重要意義的鴻都門學就是將篆書作為重要的課堂來向人們傳授。
(2) 漢代篆書碑額的書體特征
漢代篆書碑額的風格整體而言還是對秦朝小篆風格的一種延續與發展,在繼承了小篆線條勻稱、結構平衡的基礎之上,創造性的將結構與線條向著更加舒張的方向不斷發展,讓小篆的工藝性特點得到了突破,形成了更加靈動的字體,其多樣化的風格更是讓書法的藝術性得到了提升。葉昌熾認為漢代的篆書碑額的筆法奇偉不容易掌握,在章法上也呈現絢爛的姿態,刊刻手法兼具陽刻與陰刻,在書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精致的書丹再加上絕妙的鐫刻,每一個碑額都有著自身的風采,憑借著寥寥數字就能夠將漢字的優美體現的淋漓盡致[2]。
(3) 漢代篆書碑額差異性研究
在對漢代書法碑額差異性研究方面,黃惇將漢代的書法碑額分成了端莊方正、舒展自如以及少裝飾用筆三種特征。而徐利明則是根據用筆來將碑額分成了小篆風格、篆隸雜糅、起筆圓潤收筆下垂、威嚴雄壯等特征。之所以出現如此多樣化特征的原因,是由于平安家的標準以及認識不同,但是由于有的方式當中對于用筆分類等標準不一,最終倒是風格區分并不恰當。漢代的碑額整體多樣,身神采各異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3、 漢代隸書碑額書法藝術研究
(1) 漢代碑額使用隸書的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正處于變化動蕩的時期,各國之間的交流頻繁,隸書憑借著其相較于篆書而言更加容易被辨識以及書寫方便的特點成為了人們日常交流當中的首選,再加上當時書寫的主要載體是中間鼓兩邊低的竹簡,更是促進了蠶頭燕尾的形成,為隸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依靠漢代推行的政策改革,隸書在各種書法當中凸顯出來成為了漢朝的官方書寫體。同時由于其線條的優美性,極其適合碑石的書丹刊刻。在國家進行立碑的過程當中,為了起到更好的藝術效果,碑額和碑身全部采用了隸書。
(2) 漢代隸書碑額的藝術特征
漢代的隸書碑額在漢代初期成為了官方的書體,經過發展在漢代的中后期日益成熟,即使是在成熟之后還具備其多樣化的風格。雖然隸書的結構都大體相同,但是由于所采用的筆法不同,進而能夠展現出不同的形態,或是古樸雄渾、或是工整方正。出現這種多樣化的風格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息息相關。在漢朝初期,隸書碑額沿襲了秦代隸書的古雅風格,其中還具有濃厚的篆意。在漢朝中后期,書體大多呈現出穩中的風格,在這段時期的立碑大多是用來歌功頌德,因此為了與碑的內容進行契合,進而選擇更加穩重的風格[3]。
(3) 關于漢代隸書碑額書法差異性研究
歷代的文字都會經過萌芽、發展以及不斷壯大的過程,不能夠在短時間當中就從出生到鼎盛,隸書的演化也是如此。漢代隸額的線條較為厚重,正是由于碑文以及碑額都是隸書,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達到提醒的目的,在擴大字形的基礎之上,將點畫加重,從而讓人們的視覺重點放在這里。隸書的結構經歷了篆書解散、隸篆相融在到最后隸書的典型筆畫出現跨越了四百年。
4、 總結:
漢朝風行立碑的習俗,其碑刻的數量巨大,但是大多數由于自然風化以及人為的損傷導致流傳至今的風俗寥寥可數。漢代的碑額主要體現出了多元化的風格以及獨特的審美趣味,成為了后代難以跨越的豐碑。漢代的碑志通過簡單的語言將碑主人的身份或者立碑的緣故完整的展現出來,對于后世碑額形式的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漢代的碑額具有非常高的藝術研究價值,對于后世的書法家提供了豐富的模板,也能夠起到開闊視野啟迪思路的作用,是一座豐富的歷史寶庫。
參考文獻:
[1]程龍. 漢代碑額書法藝術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2019.
[2]唐燕琳. 漢代篆書碑額書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
[3]王鐵剛. 東漢篆書碑額書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0.
呂維超,號臥虎堂主人,字如飛。當代著名動物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胡潤藝術榜百位在世國寶級藝術家之一,中國書畫職稱及潤格評審委員會副主席,加拿大皇家藝術學院特聘客座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筆動物畫專項研究課程班導師,中國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國際畫院副院長,中國國畫院花鳥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文促會水墨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京華美術館中國花鳥畫藝委會副主任,全國少年兒童書畫大展評委。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30位畫家之一。最具收藏價值與誠信的50位花鳥畫家之一。中國最具收藏價值與品牌的20位畫家之一。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展并多次獲獎。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及名家聯展。作品在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展出。多幅作品作為國禮贈送許多國家領導人。博物館,藝術館,中國美協,企業集團及海外人士收藏。作品在國內外頂級拍賣行如保利,瀚海,中孚,嘉翰,新加坡羅杰,英國羅素,美國杜邦等拍賣行均有成交記錄。創造單幅成交記錄487500元每平尺。2011年成為中國藝術雜志最受推崇的封面人物。連續三年入圍胡潤藝術榜百位在世國寶級藝術家。2021年參加北京地鐵《藝術中國》主題巡展。2022年于北京舉行“虎嘯山河基業永固~胡潤榜國寶級藝術家呂維超個人精品展”。作品被美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的國家郵票主票發行。作品發表于《美術》、《美術大觀》、《國畫家》、《美術界》、《東方美術》、《鑒賞收藏》、《美術報》《中國畫家》、《藝術收藏》,出版個人作品集《盛世典藏~當代中國畫名家精品薈萃呂維超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