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荔枝出中國,中國荔枝看嶺南。
嶺南荔枝數東莞,東莞荔枝有嘉木。

觀音綠
西漢南越王尉佗獻荔枝,漢武帝建扶荔宮成為嶺南荔枝最早的記載。西漢司馬相如的一篇《上林賦》,開啟荔枝詩文新篇章。詩圣杜甫的“先帝貴妃今寂寞,荔枝還復入長安。”和詩人杜牧“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讓荔枝之美譽在唐朝時便傳遍大江南北。宋代蘇軾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更為嶺南荔枝推波助瀾,使荔枝家喻戶曉。宋蔡襄的《荔枝譜》率先掀起了荔枝編譜的熱潮,明有徐勃、宋玨、曹蕃、鄧道協諸家《荔枝譜》廣為傳說,清有林嗣環、陳定國、陳鼎、吳應逵之徒集類窮搜,增補闕漏。猶以吳應逵之《嶺南荔枝譜》為著稱。由此二千多年沿襲,奠定了荔枝在中國嶺南的地位。

許統誠編寫的《東莞荔枝譜》毛筆稿
昔有古荔之譜,惜文存圖軼。今有攝像之術,嘆古品難全。照片雖好,藝術乏味。畫家寫真,實難周全。今有嘉木居士許統誠,字儒謙,潮州人,1965年出生于澄海。自1987年廣東工學院機械制造專業畢業后定居東莞,酷愛荔枝,也效日啖三百,寄情翰墨,不惜廢紙三千。以理工科學者治學之嚴謹,兼書畫家藝術浪漫之情懷。發愿為東莞荔枝圖譜。遂得東莞文史專家楊寶霖、張鐵文諸前輩大力支持、教導和幫助,特別是對荔枝有深刻研究的張鐵文老師,贈予大量的有關荔枝書籍、圖片資料,讓嘉木居士大開眼界。為此,嘉木居士多次訪問華南農業大學陳建國、歐良喜教授和東莞農業局、林業局諸單位專家人士,深入國家荔枝果種園、東莞植物園荔枝園區,閱讀大量荔枝資料,拍攝了眾多實物圖片,足跡遍及東莞產荔之鄉鎮,虛心請教眾荔園之果農,對比分析荔枝的品別,以學者式的科學嚴謹的態度,實地實物寫生。歷時數年,數易其稿,圖寫東莞本土和引種研培之主要荔枝三十多種。以標本之嚴謹,藝術之樣式。并以蠅頭小楷款識記錄諸荔品的由來及特征成為寫生之作品,并以此作為正在編著的《東莞荔枝譜》之附圖。至于荔枝因產地不同出現同品異樣情況,嘉木居士更是反復研究推敲,取樣比較,圖寫時有所斟酌取舍。故所寫生之荔枝決非單純照片或實物之照樣描繪,而是通過細致觀察,了解性狀特征,以傳統工筆兼寫意的技法進行藝術的加工創作而成。是集標本和藝術于一體的書畫作品。具有實用和藝術的多重價值。筆者有感于嘉木居士之精誠治藝,擇其荔枝寫生作品中的十三品圖,分享給熱愛荔枝和書畫藝術的有識人群。共同發揚廣大,助推荔枝產業之發展。
荔枝堪為百果王,古往今來有榮光。
今日欣見嘉木畫,方知名士不虛傳。

許統誠 ,字儒謙,號嘉木居士。
1965年生,廣東潮州人。
中國禪意書畫學說創導者
嶺南紅荔書畫院執行院長
東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美術家協會會員。
許統誠嶺南荔枝作品欣賞:

桂味

糯米糍

三月紅

冰荔

白糯米糍

嶺豐糯

塘夏紅

白蠟

懷枝

黑葉

紅繡球

無核荔枝

許統誠毛筆小楷抄寫《東莞歷代先賢 詠荔詩詞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