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是一種常見的語文教學內容,由于詩歌語言的特殊性,老師們常常苦惱于詩歌的教學方式單一,品鑒詩句找不到好方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難。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來自從化七中李敏瑜老師的一節詩歌教學課《次北固山下》。整節課的設計都注重于對學生的引領,在不一樣的教學語言引領下,學生真正打開心扉,洞開心竅,讓 詩歌教學的課堂上也綻放了更多的思想火花。
一讀格律美
在簡單地介紹完寫作背景之后,李老師開始教學的第一部分——格律美。在課前預習時,李老師讓學生先進行平仄標注,在課堂上通過作業反饋和詩歌吟誦,帶領學生品味格律美。
Part 1學生互評反饋學情
課前老師已經讓學生進行預習,并標注好平仄符號,究竟學生對詩歌的格律掌握是否到位呢?李老師通過希沃易課堂的拍照上傳功能,收集學生的答案,并出示評價標準,請學生進行互評,互評結束后,請學生進行分享,師生共同討論學習《次北固山下》的格律之美。整個活動的流程有序進行,通過課件分條列明評價標準,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并通過互評互改,對照要求,準確掌握這首詩歌的平仄韻字。
Part2巧借鈴鼓顯格律美妙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感受到格律之美,李老師進行了一段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詩歌吟誦,還準備了一個手鈴鼓,讓整個吟誦更有情調,打動人心。在給學生示范吟誦時,李老師別出心裁的教學語言,讓智慧教學富于情調,學生對格律之美更加深刻。
二讀詩境美
在解讀詩歌的意境之美時,李老師利用希沃易課堂的互動功能,從圖片感知,到語言描述,最后通過詩句總結情感態度價值觀,層層遞進逐步深入。
Part 1 以找促思
詩歌的意境是比較抽象的,老師在帶領學生解讀詩句時,為了讓意境更具象化,很多老師會通過圖片素材創設情境。李老師在展示圖片同時,還增加了一道單選題,讓學生找出最貼近詩歌意境的圖片,促進學生思考,而不是簡單進行素材呈現。通過課堂的即時反饋,對有爭議的答案引導學生共同討論,一起品鑒詩境之美所在。
Part 2 以述入境
接下來,李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呈現的景色,通過搶答提問,請學生進行分享。游戲化的互動可以讓全班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表達分享,幫助學生增加學習興趣。
Part 3 以景促悟
前面通過圖片感知詩中景色,通過搶答分享學生對詩境的描述,最后李老師通過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變化過程,并引導學生感悟其中道理,進行升華。
三讀思鄉情
Part 1 思維導圖點明思鄉情
在進行詩歌的升華解讀時,李老師利用思維導圖,總結首聯尾聯所描述的思鄉之情事如何體現出來的,抒發了作者思念故鄉和親人的情感。
Part 2 發表觀點送祝福
臨近下課,李老師組織學生一起參與了拓展活動:臨近中秋佳節,學生們通過希沃易課堂的發表觀點功能,每個人寫一句話,給家人朋友送上最真摯的祝福。讓學生在品味詩歌之余,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多感受,多思考。
Part 3 課堂小結思考家鄉建設
課堂最后,李老師進行課堂小結,首先對詩中描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總結,并引導學生思考家鄉的建設,通過照片描述從化區的建設過程,用學生親身經歷的素材,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入的感悟。
以上是來自李老師的課例內容分享,通過這節課,我們可以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引領是非常到位的,李老師也給我們親身示范了學習詩歌的方法不僅僅只有背誦,而是可以在課堂上出花兒來的。
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時,李老師非常用心地選擇貼近詩歌意境的素材,引學生身臨其境,讓詩境之美具象化,并且通過單選題、搶答等互動,讓學生對意境進行思考,引領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李老師多組織活動,給足學習驅動力,讓學生品味詩詞之余,運用到自身的生活,例如用發表觀點送上對親人的祝福,用本地案例鼓勵學生進行家鄉建設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師的教學語言非常具有感染力,富于情調,將智慧教學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吟誦時老師的現場示范更是打動人心。
看完李老師的詩歌教學課例,各位老師們對今后的詩歌教學有沒有新的靈感和思考呢,歡迎各位老師與我們進行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