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
在 10 月 23 日 iPhone 12 的首發日上,小雷曾來到廣州天環廣場蘋果旗艦店,現場記錄了發售盛況,店外加價 1500 元搶首發的黃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在線下,iPhone 12 在線上的預售情況也堪稱火熱,各項數據表明,iPhone 12 要比 iPhone 11 受歡迎得多。
但黃牛市場的再次興盛,也只持續了一周不到:從這兩天各大經銷商的報價看,iPhone 12 依然沒能免去 " 破發 " 的命運。在鳳凰周刊的探訪中,iPhone 12 普通版已經較官方價低了 100 元以上。
從供應商提供的報價單中,可以看到,相較于破發的普通版,Pro 系列反而依舊要加價購買。考慮到此前 Pro 系列的熱度一貫不高,12 Pro 的加價熱并非由于它的銷量火爆,而是蘋果錯估了 12 和 Pro 的銷量比例,導致 Pro 系列供貨量低于正常需求量,被傾注厚望的 12 反而沒能達到預期。一貫精打細算的庫克,又一次失算了。
線上和線下之爭
值得注意的是,和去年 iPhone 11 的降價盛況相比,今年的 iPhone 12 已經失去了 " 百億補貼 " 的光環:根據深圳遠望數碼商城發布的經銷商公告,今年蘋果要嚴查線下優惠串貨到線上平臺的行為,購買者必須現場激活,違規者每臺罰款 40 萬元。
這份公告的由來,和 " 百億補貼 " 活動的貨源有著莫大關系。在 iPhone 11 的時代,很多商家將渠道貨物放到線上渠道購買,由于渠道貨的進貨價本來就低,經銷商有著較大利潤空間。于是部分經銷商做出了 " 折價換量 " 的舉措,砍掉一些利潤放到線上來打造 " 全網爆款 ",學名叫做 " 串貨 "。
串貨的得利者不僅是消費者和經銷商,它也能給新晉的電商平臺帶來流量。由于 iPhone 11 的生產質量較為穩定,哪怕平臺大電商的實際貨源來自多家參差不齊的渠道商,它帶來的質量損失也遠遠比不過流量與利潤。
其實在蘋果下達禁令之前,國內的多家手機品牌都發布了類似的通知。OPPO、vivo 和華為等品牌為了讓手機更好地在線下市場流通,通常會在 3000 元左右的價位上給渠道預留 300-500 元左右的利潤。但如果線下擅自將利潤空間壓縮,將其放到線上賣的話,一旦查出,經銷商就會面臨高額罰款。小米就曾以串貨為由,拒絕一位線下經銷商的聚餐申請。
當然,為了維持擴大渠道的競爭優勢,經銷商也會在服務方面加碼。例如早些年盛行的 " 買手機送殼膜 " 等手段,就是經銷商在不影響手機明面價格的規定下,做出的一些妥協之舉。
其實在近兩年,線下渠道商的日子并不好過:根據工信部發布的調查數據,線下市場從 2018 年開始就不斷萎縮,中國手機市場由增變降、OV 近期的弱勢、機海戰術導致的手機庫存增加等都是威脅渠道銷量的重要原因。但在這些趨勢下,最先撐不住的反而是一貫高冷的蘋果,這值得蘋果深思。
iPhone 12 的 " 虛假繁榮 "
iPhone 12 沒有逃脫 " 首發即破發 " 的定律,產品力不足依舊是根本原因。當今消費者在高端價位的選擇越來越多,以華為為首的高端機型正在飛速搶奪蘋果的原有市場,當線下也開始擔心銷量的時候,串貨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客觀來看,iPhone 12 的全球銷量一定比 iPhone 11 要優秀,5G+ 新設計的定律依舊穩健,但在中國市場上,iPhone 12 缺乏一錘定音的實力。它雖然可以吸引不少 " 釘子戶 " 換機,但和 iPhone X 的時代不同,12 相較于同期安卓旗艦,處于一種十分尷尬的位置,iPhone X 雖然有著不少槽點,但它依然算是全面屏時代的重要發起者,而 iPhone 12 只是 " 環保 " 時代的重要發起者。
因為新設計 + 嚴格的渠道控制,iPhone 12 在大陸市場的預售表現依然稱得上優秀。但在首批貨賣完之后,供大于求的困境開始顯現。根據小雷的觀察,身邊的 " 釘子戶 " 和忠實果粉都已紛紛下單 iPhone 12,但 12 對于安卓用戶的號召力明顯不如以往。iPhone 12 面臨著后勁不足的問題,這股冷風也被渠道商提前感知。
以小雷的使用體驗來看,iPhone X 之后的蘋果除了在攝像算法上取得突破之外,包括 12 的任意一款機型都陷入了一種 " 原地踏步 " 式的尷尬,它的優勢(屏幕、處理器)在逐漸超出消費者的感知范圍,甚至還開了倒車(雙層主版),它的短板在安卓層出不窮的水桶機面前,已經成了一個實打實的痛點:快充、續航、信號都已經是果粉叛逃的重要因素。
現在的蘋果,與其需要一部頂級拍照旗艦,更需要一臺全面健康發展的機型。
后蘋果時代
在如今的手機市場,有個事實是不言而喻的:蘋果已經失去了以往 " 振臂一呼,百般相應 " 的實力。從技術到設計,安卓各大品牌都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蘋果則更像是閉門造車的工匠,他的技術依舊老道,但也很難吸引新的用戶加入。
小雷認為,比起價格上的優惠,iPhone 的根本思路要變:在擴大生態、拉高利潤的同時,蘋果也應照顧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從 iPhone SE 的推出來看,庫克未必不懂得這個道理,但他并沒有將這一思想貫徹到底。在百瓦快充時代,取消充電器和耳機的行為注定不會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
一轉眼,庫克履任蘋果 CEO 也來到了十年之期。回顧其生涯歷程,庫克利用了蘋果的技術優勢,有效擴充了產品生態鏈,讓蘋果的互聯網屬性更加厚重;但反過來講,在快速學習趕超的對手面前,蘋果過于側重利潤的思路已經阻礙到了創新本身,這可能是一家全球化公司的必經之路,但面對全球第二大市場,蘋果勢必也要做出改變。
圖片來源:Tom ‘ s Guide、極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