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企業管理》雜志 | 作者:譚長春

30多年間擔任過英特爾全球副總裁、蘋果全球副總裁、英偉達全球副總裁,戈峻擁有來自國際一流企業的管理經驗,如今轉戰本土企業,擔任天九共享集團全球CEO,履歷可謂亮眼。
筆者曾經與他有相似的經歷,這次交流,不僅是老友相見,也是自由開放的思想碰撞。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交談不僅有對三十年全球一流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的濃縮,也有戈峻進入民企后兩年多以來的感悟,可以說是全球經驗與本土實踐的融合。
01 丨 一流企業的共通性
譚長春:您在國際一流公司工作30多年,可否分享下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戈峻:首先是創新,并且是持續創新。創新可以說是國際一流公司的DNA。這些創新不但豐富了人們的消費、生活,促進了商業的成長,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德魯克說:企業的兩個功能是市場營銷和創新。
可以說,創新確實是國際一流企業最醒目、最不可抹殺的標簽。當然,創新也要能在觀念上與時俱進,順應潮流,否則企業仍可能趕不上時代,甚至被時代拋棄。這本身在我曾在的三家全球一流公司和現在所在的天九共享集團都得到了驗證。
第二就是價值觀。世界一流企業往往并不僅僅停留在掙錢這個層面上,他們要考慮“生存的意義在哪里”,歸根結底是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與成長。
可以發現,一流企業的人員,即使離開原有公司,你也能看到他們身上仍有原有企業留下的烙印,他們對某一事情的判斷與看法往往基本一致,這就是價值觀的影響與長久效果的突出體現,也是對“價值觀無用”的無形批駁。
第三就是專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我們看到,世界一流企業中真正實施多元化的并不多,即使他們看到了很多的機會,但他們也只做能做的事情。這些成功企業對我的影響是:做事情要講究專注,講發展要堅持長期主義。
我現在的企業,三十年來也一直圍繞著如何為企業賦能,幫企業創新成長這一件事情開展工作。
第四就是堅持可持續發展。企業將來會為世界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是他們經常思考的。所以,企業決策時,始終圍繞一個原則,即要做正確的事情。

譚長春(左):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首席專家
戈峻(右):現任天九共享集團全球CEO,
曾任英特爾全球副總裁、蘋果全球副總裁、英偉達全球副總裁
譚長春:您目前在國內民營企業工作,您覺得國際公司有哪些重要的經營管理經驗可以復制到本土企業?
戈峻:首先我覺得企業無論大小,對于戰略的思考非常重要,國際企業大多有中期、長期戰略。對本土企業而言,簡言之也要“活下來,看未來”,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一定要有戰略,要深入整個業務的核心層面,不能僅僅是做做功課而已。
第二就是品牌,世界一流企業無不視品牌為生命,沒有品牌,很難成功。本土有些企業其實規模已經很大,但是這些企業并沒有品牌。近些年來,中國很多品牌在迅速崛起,但放眼世界,其影響力還不夠大。
未來,我希望有更多的本土民營企業能夠在世界上發出強大的聲音,產生更大的影響力,也體現出自己巨大的商業價值。建議中國企業加強學習品牌相關知識,并且格局放得更大一些,否則難以走到金字塔的頂端。
其他方面還包括對人才的尊重,企業文化的建設,激發人才的機制,要讓人才在平臺上充分發揮能力;企業的扁平化運作,讓企業信息無障礙上下通達等等,這些都是企業經營管理升級的重要因素。
譚長春:您之前負責多個一流企業在一定區域的發展戰略,但目前中國企業多少還存在戰略無用論,您覺得中國企業需要在戰略發展上有什么正確認知,采取哪些正確戰略?
戈峻:中國有句古話:經營企業就像行船,如果沒有方向,任何風都是逆風。我覺得企業的戰略就像一道光,在大海航行的時候,燈塔上的光能夠給行船帶來明晰的方向。
我們看到,中國有三五十年甚至百年歷史的企業還不多。所以,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重視戰略,并從理念上進行改變。企業的領導層不能僅忙于具體事務,要真的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再則要去學習了解全球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戰略方法,深度思考企業的未來。
02 丨 企業家精神培育
譚長春:您提到一家公司除了商業價值外還需要有社會價值,您覺得中國企業如何提高其社會價值的貢獻度?
戈峻:我一直推崇企業的社會價值,甚至還在專門的論壇上提倡大家關注、創造企業的社會價值。我所說的企業社會價值分為三個層級:慈善是1.0階段,第二個階段是要把企業的商業模式、經營理念和創造社會價值融合在一起;第三個階段是要盡自己所能,在自己的生態圈里起到引領作用。
另外,企業其實并不需要過于擔心社會價值方面的創造會影響商業收益,有時候社會價值甚至能反哺商業價值。比如大家都說商業實現主要來自信任,而毫無疑問社會價值的彰顯更有利于企業獲得信任。
我相信如果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有社會價值方面的創造與主張,具備社會責任的話,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事實上,在具體工作中,我也在不斷踐行這種理念。在天九,一些創新項目在甄選評估時,如果在社會價值上對社會、自然不利,這些項目會被否決。
譚長春:您曾經所在的幾家國際企業的創始人多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商業領袖,從您對他們多年的觀察來看,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是什么樣子?中國企業家如何培育這種精神?
戈峻:真正的企業家精神,除了與企業家的人生成長經歷有關外,還跟社會及教育有很大的關聯性。這些世界一流企業的創始人包括天九的盧俊卿主席,基本上都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他們多數都是有理想、為社會作貢獻的代表。
國際一流公司的企業家,他們往往都有自己的獨特思想。有的企業家稱為“思想領袖”一點也不為過,他們已經不僅僅是商業領袖了,他們的思想即使未經過全面系統的總結,有的觀點也能夠吸引一代又一代人,去為自己的商業理想拼搏。
綜合來看,我覺得企業家經營企業,需要有符合企業發展的經營思想,這很有必要。
隨著國內營商環境的改善,中國新一代企業家也慢慢成長起來了。除了去國外學習交流,他們自身已經有了一些歷練,再加上專業咨詢公司的分析、研究及總結,目前,對于中國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培育有了更好的土壤。
我認為新一代中國的商業精英有成為未來世界領袖的潛質,優秀的企業家精神也會得到發揚光大,為他們加油。
譚長春:您在國際一流公司工作幾十年,現在又來到民營企業工作,這兩類企業的企業文化是有差異的。您認為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時,如何讓文化更具包容性?人才在有文化差異的企業中流動,應該注意什么?
戈峻:優秀企業的企業文化應該是能融通的,是能接納不同方面人才的。雖然西方企業更講究自由與開放,本土企業更講究“人治”,但是往往企業的文化是可以通過價值觀,通過使命、愿景得到基本統一的。
從我本身的經歷來講,英特爾進入中國時從約1000萬美元起家,發展到如今這么大的體量,我是一開始就參與其中的。
我的經驗是一定要尊重本土文化。為什么?因為本土文化里可能更多地包含著本土實際,而我們作為本土人士,更有責任立足一個好的基點,促進雙方文化的調和與融合。
譚長春:您所在的幾家企業都是在創新方面領先的企業,您覺得如何讓創新型企業具備良好的價值觀,并且引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戈峻:英特爾、蘋果、英偉達都講究創新,是特別明顯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但為什么他們很少犯錯?因為他們在企業發展的目標上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首先考慮將利益讓給別人,以及企業技術與進步會給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創新企業有時處于風口,有時為了業績的突破與增長,忘掉了企業自身也需要進行價值觀的建設。如果沒有價值觀的建設,一個口子守不住就容易坍塌。當然企業如果沒有價值觀的建設,坍塌只是早晚的事情。
企業創始人需要對自身價值觀建設高度重視,不可懈怠,要通過認真的學習、思考,形成良好的判斷力。有時候遇到的問題,不只是道德問題,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判斷與把握。
03 丨 優秀人才培養
譚長春:您是來自世界一流企業的企業家,企業是由人才來發展推動的。以您的理解,中國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人才發展體系?
戈峻: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我之前所處的英特爾和蘋果公司,他們的人才發展體系是完全不同的。期待有人力資源專家對這兩家公司的人才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
英特爾公司的人才理念是“人才為我所有”,蘋果公司的人才理念是“人才為我所用”。這兩家企業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功,原因就是他們都非常重視人才。
前段時間我們組織公司高管到華為學習,華為將近20萬高級知識分子凝聚在一起,在薪酬方面已經跟國際同行并列,并且在有的領域已經超越國際同行。把本土的華為跟我之前所處的兩家國際公司放在一起分析,可以發現三者的人才發展體系有很大不同,但是都極度重視人才的招募、培養與使用。總結起來就是發展體系可能有差異,但是企業老板都真正重視人才。
當然華為公司提出了價值金三角:首先是價值創造,第二是價值評價,最后才是價值分配。人才發展體系應該跟企業發展目標相匹配,并且無論人才如何資歷深厚,都要能體現出其價值創造的結果。
譚長春:對于中國的青年一代如何成長為優秀人才,您有什么建議?
戈峻: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另外心態不能太浮躁,要有定力,優秀企業和優秀人才都是長期主義者。
譚長春:您提到人才需要有專業性,日本的大前研一也提到過專業主義。中國的青年都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脊梁,他們應如何打造自己的專業能力?
戈峻:人才一定要有專業性。一個人一生的精力有限,專業就像釘子一樣釘進去,深深扎根,牢不可破,一萬小時定律是對專業性量化檢驗的最好表達。
我之前學的是法律專業,后來能夠成為英特爾、蘋果、英偉達三家公司的全球副總裁,原因除了我對自己的專業精益求精外,還在于勤于學習、請教和參與其他的一些工作,這也讓我的本職工作做得比別人更突出,同時全面性的能力也讓領導看在了眼里,因此我得以走上了管理崗位。
譚長春:不少人認為中國在移動互聯時代已經有可喜的發展業績與地位,您對那些已經在好的發展道路上,以及正準備發力實現突破的企業,有什么建議?
戈峻:移動互聯時代,本土企業跟全球領先企業相比,起跑線確實縮短了,祝他們成功,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當然,對整個商業社會而言,不僅是科技創新型企業,一些傳統企業也需要在大的環境下轉型升級。
我現在進入天九工作,這家企業的優勢是一頭鏈接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過成功的成長期創新企業,一頭鏈接中國更多的傳統企業經營者,讓創新型企業和傳統企業在同一個平臺上共享成長與發展,促進中國商業社會更全面地發展。
在世界一流企業工作30多年,如今進入本土企業兩年多,我發現能用自己的點滴經驗,為中國企業經營管理的成長貢獻微薄之力,很幸福。
感悟與啟示
從國際級企業高管到本土企業CEO,對于戈峻的訪談,透露出他深厚背景和開闊視野下所沉淀的管理智慧,對于希望學習一流全球企業的經營管理體系的讀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啟發性。作為一位多年的企業管理咨詢從業者,筆者結合他對本土企業提出的管理建議,和大家分享幾點感悟和反思。
1. 國際一流企業的很多經營管理經驗就是大家熟知的常識。他們能做到,為什么國內很多企業卻做不到?
2.國際企業成功的基礎首推價值觀,他們的價值觀表現在企業的頂層思想與認識始終是向前、向上、向善、向好的。相比之下,為什么國內部分企業總認為價值觀是虛無的,是缺少意義與價值的,而他們自己卻又不少犯錯?
3.“戰略是一束光,絕對能照亮前進的方向。”這也是全球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實國際企業的經營管理,非常注重打好基礎,他們不是純粹從賺錢及利益出發,卻都做成了最賺錢、最好的公司。這能給我們什么啟示?掌握本質,實施長期主義。對此,如何在中國本土企業中開展與實現呢?
4.戈峻是青年領袖、國際級企業家,在訪談中他首次袒露了成功的路徑,其中的很多道理也很簡單樸實。那么,國內企業人才發展體系的課應該怎么補,人才需要怎么培養?
o本文將發表于《企業管理》雜志2021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