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過去20年里什么產業發展最快,互聯網可以說是當仁不讓。從社交到購物,從醫藥到交通……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風口”之下,誕生了一個又一個萬億行業。
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IT軟件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一路暴漲,導致行業薪酬水平居高不下,也為企業用工增加了重重難度。

據一位IT企業的人事招聘主管介紹,目前行業內平均年工資大約為17萬,而且還有稅負、保險、公積金、辦公設備等額外支出,通常個人到手工資17萬,而企業實際上花了21萬、22萬甚至更多!
像算法研究員、架構師,語言、視頻、圖形開發等高端崗位,“身價”更為高昂,企業負擔的隱形成本也更加沉重。所以招人,真的要很慎重。
但是,IT軟件行業又經常遇到時間緊、任務重的開發項目,面臨“用工缺口”,如果為了眼下的項目招聘一堆員工,不光成本太高,項目結束后可能會存在員工閑置的情況,真的很浪費。

薪酬太高,人才短缺,這也導致了行業內部存在大量的開發人員兼職現象。
案例:
國內某知名IT服務公司,為滿足客戶的開發進度,公司會臨時組建開發團隊協助為客戶進行軟件開發,以便及時交付客戶的項目。
公司“用工不用人”,降低了用工成本,個人通過兼職獲得了額外收入,可以說實現了雙贏。

但對于這家公司來說,各種“合作問題”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不少軟件開發人員反映,按勞務報酬結算,一次扣幾千上萬的稅,太不劃算了,咱們直接微信轉賬吧,省得繳稅;
公司想要開發人員提供勞務發票,結果收回來一看,大都是從違規平臺開出來的假發票;
一些兼職開發人員動不動“跑路”,參與項目幾天突然就離開,耽誤項目開發的進程;
……
合作結算稅負高、虛開發票風險大、人員流失粘性低,這些問題是這家公司獨有的嗎?當然不!
幾乎IT軟件行業內存在外部個人合作場景的企業,都會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如何和外部個人建立更穩固的合作關系?如何幫助個人多賺錢?但又不增加企業成本?
收稻的IT行業傭金結算方案
其實對雙方合作痛點逐一剖析,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在于合作雙方身份的不對等,以個人身份為企業提供業務服務,屬于勞務行為,承擔勞務報酬高稅負;同樣,個人身份開發票真的很困難,虛開發票之風才屢禁不止;個人身份復雜,合同往往簽訂不完整不及時……
針對IT軟件行業的外部合作結算管理難題,收稻積極響應“新個體經濟”政策,以專業SaaS工具為合作雙方打造專業解決方案:
幫助外部兼職個人注冊個體工商戶,以個體經營的身份,實現雙方合作“公對公”的轉化,不但規避交易結算、發票開具等風險問題,而且還能享受小規模優惠政策,實現合作成本的合規優化。

其中,工作室服務SaaS為外部個人提供“一站式”經營管理服務,包括0元注冊個體戶、交易結算、稅務申報、工商年報等等,幫助個人免除運營難題,提升業務熱情;
而專業的B端SaaS產品則幫助企業解決外部合作場景下的關系管理、合同管理、信息協同、合作結算、數據BI、運營服務等問題,不但能大幅降低企業管理成本,而且實現多維度BI數據反饋,優化業務安排和反饋機制,提高合作穩定性。

收稻總部位于上海,母公司為“2020年上海百強企業”博爾捷數字科技集團。截止目前,收稻已經為8000+企業、60000+個體經營者提供服務,平均能降低運營成本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