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亦凡的內地商務合作已經全部解約,國際頂流這次是徹底“涼了”。
來源|AI藍媒匯
ID:lanmeih001
作者|楊蕾
編輯|韓小黃
從7月18日晚間起,與吳亦凡合作過的品牌韓束、良品鋪子、云聽App、立白、滋源、蘭蔻、華帝、德寶、康師傅、王者榮耀、騰訊視頻、樂堡啤酒等也陸續發聲明稱已終止與吳亦凡的品牌合作關系。并將與吳亦凡相關的品牌宣傳撤掉。
就連李雪琴也在微博上與吳亦凡撇清了關系。
今天下午,伴隨著騰訊視頻發文宣布終止合作,網友們關心的“最后一只靴子”落地,吳亦凡的內地商務合作已全部解約。

截圖來源于微博
這還不算完,吃瓜路人們的“余怒”仍未消散,網友們紛紛預測,國外大牌諸如LV、寶格麗、保時捷這幾個“頭鐵”的品牌,啥時候能與其解約?
畢竟,“渣男”無國界。
事件發酵至此,無論法律層面如何蓋棺定論,從各大品牌方的態度和巨大的負面輿情層面來看,至少吳亦凡在商業層面,可能真的沒救了。

可能會有人質疑,在一切尚未蓋棺定論之前,如此快速地與吳亦凡撇清關系,真的有必要嗎?
當然,真金白銀的商業代言,哪個品牌敢拿自己的形象開玩笑?
這個時候品牌第一時間選擇撇清關系,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是最聰明的選擇。更有甚者不僅能及時止損,還有可能“因禍得福”。
第一個站出來的韓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7月18日晚間,韓束發布聲明稱,“韓束品牌已向吳亦凡方發出《解約告知函》,以終止一切品牌合作關系。”
萬萬沒想到,解約之后,韓束不僅沒有因丟了代言人而蒙受經濟損失,還收獲了大批網友的好感,原本每天只有幾十個人看的韓束淘寶直播間突然沖進去幾十萬人,一度被擠爆。
這還不算,韓束的兩個主播為了增加互動效果,增加了直播拍賣環節,讓原價299元的產品,經過338輪競拍最終以1228元成交。甚至還內涵吳亦凡,買韓束送牙簽,賺足了網友好感。
網友們甚至在直播間里嗑起了“韓束夫婦”CP,并且給他們刷起了大火箭。
根據蟬媽媽的直播數據顯示,韓束與吳亦凡解約后,直播間銷售額暴漲868%,單場直播GMV299.5萬,直播間觀看人次152.5萬,暴漲400%。

由于直播間異常火爆,韓束的老板親自給兩個主播打電話“加薪”。兩位主播也受寵若驚,一口氣加班直播到次日凌晨2點,直播間觀看人數一度高達350萬,還收獲了一波路人粉的關注:“剛好想買個眼霜,不如買個韓束支持一下。”
而此前,韓束七場直播數據顯示,單場直播少則僅銷售數百元,多則銷售近20萬,最高場觀次數也只有2.12萬。
微博網友在評論區表示:
“韓束我已經買了,謝謝你能站出來,我們正常人會拿實際行動支持你們這些有道德的品牌。”
“是個正常的企業都會覺得晦氣!”
在這波危機公關中,韓束幾乎以最快的速度撇清了和吳亦凡的關系,及時收獲了一波路人緣,簡直穩賺不賠。

退一步講,即便品牌快速澄清不能“因禍得福”,也至少能夠保障及時止損,避免誤傷。
比如那些合約到期的品牌方們,面對吃瓜群眾的一大波無差別攻擊,沒有比及時澄清、更新信息更好的選擇了。
AI藍媒匯發現,在眾多吳亦凡代言的品牌中,像良品鋪子、蘭蔻、王者榮耀等品牌方實際上早已與吳亦凡不存在合作關系。



截圖來源于微博
面對輿論質疑,不論是早前已經與吳亦凡解約的品牌方,還是正在與吳亦凡解約的品牌方,都有義務及時的澄清事實,給網友一個交代,最大程度降低或者避免網友產生誤解,降低被飯圈誤傷的程度。
不過,即便品牌方火速回應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發解約聲明是蹭熱度行為。

截圖來源于微博
但也有很多清醒的網友描述,這樣的“驚天爛瓜”,品牌方都避之不及,怎么還會往上貼呢?
近幾年來,品牌與流量藝人建立起緊密的商業關系,當其中一方出現重大負面輿情時,另一方不得不及時地與其劃清界限,以保證自身的商業利益。
在品牌方涉及到負面輿論的背景下,流量藝人一般都會快速切割與相關品牌之間的合作關系,因此得到粉絲的進一步追捧。比如,今年3月國內超過50個明星宣布與H&M、阿迪達斯、耐克等品牌解約或終止合作。
而品牌方在選擇流量藝人時更為謹慎。根據品牌公關人士稱,品牌方在與流量藝人簽訂合作關系時,一般會加一個補充條款,即當流量藝人出現重大負面輿情時,品牌方有權利單方面免責解約。
因此,此前范冰冰、鄭爽等流量藝人出現重大負面輿情時,品牌方與其快速切割,是品牌方及時止損的上策。
話說回吳亦凡事件中,網友們在吃瓜的同時,也要保持理性。
說句實話,卷入明星代言人塌房事件,各家品牌們本身也可以稱得上是“受害者”,相當于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畢竟明星的個人行為,品牌們基本上很難約束。
所以就一個劣質藝人的行為,在品牌已經做出應盡反應后,網友還去圍攻品牌,屬實也就沒什么必要。
別忘了,吳亦凡才是那個最應該承擔一應代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