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雙十二搶購,大家是否又搶了個盆滿缽滿?過幾天是不是又到了瘋狂收包裹的時間?
從雙十一的全民血拼,再到雙十二的促銷接力,其實小記已經聽到不少人在嘀咕:今年天貓和淘寶好像“乖”了很多嘛,以前在一家店里搶了7樣東西,經常只有5樣搶單成功;這次不僅付款通暢,支付寶頁面也不會出現怎么都彈不出來的郁悶時刻。
其實,這樣流暢的搶貨體驗,背后有一個幕后功臣:阿里云。
12月10日,英國標準協會(簡稱BSI)英國總部經過多輪評議,最終宣布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簡稱阿里云)獲得全球首張云安全國際認證金牌(CSA-STAR),這也是BSI向全球云服務商頒發的首張金牌。
這張金牌的含金量究竟多重?類比最能說明問題——目前,只有兩家國外企業獲得了云安全國際認證的銀牌,其中一家公司是大名鼎鼎的惠普。
流暢的搶貨體驗和阿里云的這塊金牌有啥關系,首先我們得搞清一件事:到底阿里云是一朵什么樣的云,到底是怎么樣的服務掙來了這枚沉甸甸的金牌,我們從一個互聯網的“水箱”說開去——
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9月10日,由阿里巴巴集團投資創辦,在杭州、北京和硅谷等地設有研發中心和運營機構。
作為一個僅僅能熟練用電腦,通過計算機二級考試,與編程、應用等最多只能算面熟的記者,要給這朵云做一次“解剖”其實有點難。
但是幸好,關于阿里云到底能干嘛,我們還可以舉例子——
先來個最簡單的,我們都已習慣了將手機中的通訊錄定期上傳到網上備份,這樣即使丟了手機,也不怕突然“舉目無親”了。而這片可供備份的“暫住地”就是阿里云能提供的“數據儲存”服務。
你可以將阿里云想象成數以千計的服務器聯成的一臺“超級計算機”,并且將這臺超級計算機的存儲資源和計算資源,以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給互聯網用戶。
比如說你要建立一個品牌網站,老方法是先買域名,再購買服務器,然后需要租用寬帶資源,找人建網站等等,如此種種后才能讓網站動起來,之后還需要團隊維護它。
但是現在,你只需要使用阿里云的云計算資源和云服務,就能一站式搞定這所有的步驟。
再比如現在很流行的移動APP“趣拍相機”,為什么你可以自導自演編輯一段趣味視頻分享給朋友,背后也是阿里云的功勞:這款應用的核心系統、官網、運營管理、統計分析、測試和數據備份等全都部署在阿里云的云計算上,這也是其能支撐1000萬左右用戶的原因。
云計算聽起來很遙遠,其實它更像是互聯網上一種隨時隨地、量身定制的公共服務,就像現在用水用電一樣,你需要做飯的時候,就把水龍頭擰開,水自然而然就有了,而提供資源的網絡平臺就被稱為“云”。
阿里云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水箱”,它的肚量很大,在水箱里有著互聯網需要的各種人才和“需求”:比如數據交換、應用程序、互聯網安全等。它將這些服務和資源提供給各種企業和互聯網產品,比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電腦乃至電視等等。
而對于用戶而言,實現網絡購物、網上繳納水電煤氣費、玩游戲等等諸多應用的背后,都有“阿里云”在打理的影子。
目前阿里云的云計算已應用在了多個領域,包括:移動互聯網,游戲,開發者服務以及金融創新,電子商務等,同時,云的翅膀也煽動起了傳統行業的革新,其中不乏像公共衛生、醫藥監管、媒體以及電子政府等關乎國計民生的創新項目。
在阿里云的工作人員看來,一個這樣的場景最能給它做一個定義:
以后電腦可以不需要主機,你只需要買一臺顯示器,插上插座連上網絡,就能用了。為什么?因為機箱提供的計算資源的儲存與交互,已經全部通過你看不到摸不著的阿里云云計算來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