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輕薄,似乎是現在筆記本電腦的主旋律。無論是輕薄本、游戲本各大廠商都開始有意的開始縮減產品的體積,隨著體積一同減少的還有性能 ……
在筆記本輕薄化進程火如荼的今天,似乎更輕、更薄成為了筆記本市場中的 " 政治正確 "。可依然有那么一群人,他們追求頂尖的設備、頂尖的硬件、頂尖的性能、以及頂尖的游戲體驗,為了增強便攜性而降低筆記本電腦的性能與這部分玩家性能至上的追求嚴重不符。

基于這部分重度游戲玩家 / 技術控的需求,宏碁推出了今年旗艦款的游戲本——戰斧 700,那今天我們就對這臺擁有多項獨特設計的 " 當代機皇 " 進行一次全面的測試,來看看它是否可以達到性能、游戲體驗的頂尖水平吧。
配置介紹:
測試內容:

游戲測試:

使用感受分享:
亮點:
1、獨有的磁吸滑軌鍵盤,極具機械美學的機身設計。
2、PowerGem 黑科技加持第四代 3D 刀鋒速冷金屬風扇所帶來的超強的散熱效果。
3、i9-10980HK 處理器 +RTX 2080Super 獨顯的頂級硬件配置。
4、線性壓感鍵盤 可實現細致的微操。

通過亮點的總結我們不難看出,戰斧 700 是一臺傳統的擁有超高性能與極佳游戲體驗的旗艦級游戲本。那么戰斧 700 又如何平衡、功耗與散熱的呢?它的游戲體驗又如何呢?接下來進入我們更加詳細的評測時間。
詳細介紹:
玩游戲也需要儀式感
戰斧 700 酷炫的設計,使其擁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而厚重的機身則時刻展現著它所擁有的超凡硬件實力。當然作為一代機皇,戰斧 700 的機身設計不可能就此止步 ……

戰斧 700 最讓人驚艷的設計當屬 " 磁吸滑軌鍵盤 " 了,在 C 面宏碁對戰斧 700 采用了分層設計,鍵盤、手托和觸控板可以通過下拉的操作進行前后移動,并且拉下鍵盤則可以自動開啟極刃模式,最大化性能釋放的同事,也彰顯了現代的機械美學。

鍵盤隱藏的秘密
下拉鍵盤后我們會發現兩個隱藏在鍵盤下方的風扇和大面積的散熱孔。磁吸滑軌鍵盤的設計,不僅為散熱模組流出了足夠的空間,同時鍵盤與 C 面分層的設計也進一步的提升了用戶的游戲體驗。

鍵盤離用戶更近,磁吸滑軌鍵盤讓鍵盤與用戶的距離更近,可以在保證用戶舒適使用鍵盤的同時與屏幕保持一個舒適的距離。而且下拉鍵盤后傾斜的手托會進一步提升操作舒適感;
熱量隔絕的更加徹底,在滿載運行時游戲本往往會伴隨著極大的發熱,磁吸滑軌鍵盤的設計可以幫助戰斧 700 高效散熱的同時,也不會影響鍵盤的溫度;
機械美學的魅力,磁吸滑軌鍵盤下隱藏的玄機讓戰斧 700 這臺游戲本充滿當代機械美學魅力。再加上可視化散熱模板與背光設計,讓我們打開電腦本身就成為了一種享受。
鍵盤本身所蘊含的秘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本身就已經極具魅力的滑軌鍵盤,宏碁還賦予了它更加強大的設計!
戰斧 700 鍵盤中 WASD 四個按鍵,支持 256 級線程觸發反饋,并且配合內部軟件 WASD 按鍵可以實現壓感操作!

這樣的設計可以讓鍵盤擺脫手感生硬的操作體驗,也就是說在戰斧 700 中我們可以實現更加精密的微操。以賽車游戲舉例,之前我們鍵盤只有觸發(摁下)和未觸發(松開)這兩種情況,換句話說在賽車前進時,我們只有松開油門和將油門踩到底兩種狀態。而壓感鍵盤可讓游戲玩家實現更加精準的速度控制,我們可以根據情況緩慢加速,適當剎車,精準轉向,從而可以體驗到與他人完全不同的游戲體驗。

還可以更換鍵帽哦
大屏才是游戲玩家的最好選擇
戰斧 700 搭載了一塊 17.3 英寸的 IPS 大屏,這塊屏幕達到了 72%NTSC 色域,刷新率可以達到 144Hz,并且支持 G-SYNC。樸實無華的參數,讓這塊大屏達到了目前游戲本屏幕的一線水平。更加精準的色彩,更流暢的畫面,更大的屏幕讓戰斧 700 可以為玩家提供現在頂級游戲體驗水平。

在此基礎上,戰斧 700 配備了兩個支持 Thunderbolt 3 的 Type-C 接口,再加上標準的 DP 接口與 HDMI 接口,可以讓這臺性能怪獸輕松的實現多屏拓展。如果 17.3 英寸的屏幕還不能讓你滿意,那么外接一塊顯示器試試?還不滿足?那就多來幾塊!



軟件優化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PredtorSense 是戰斧 700 為用戶打造的內部控制系統,我們可以通過 PredtorSense 實時監控機器運行情況,更改鍵盤背光,調節電腦運行模式,甚至還有掠奪者為玩家調試好的音頻模式,用戶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進行變換。

可視化模塊氛圍燈變換

鍵盤背光變換

硬實力登頂
我們從配置表中已經了解到戰斧 700 搭載了全新 intel 第 10 代酷睿 i9-10980HK 處理器,這塊 8 核心 16 線程處理器,主頻為 2.4GHz,通過英特爾 TVB 加速后,睿頻可以高達 5.3GHz。作為十代標壓處理器中唯一完全解鎖倍頻的 CPU,整體性能提升最高可達 44%。可以說 i9-10980HK 是目前游戲本中處理器的最高規格了。
顯卡也是目前筆記本市場中頂尖的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8GB GDDR6 顯存,革命性的 NVIDIA Turing 架構,融合了光線追蹤技術、DLSS 2.0 技術。再加上最新的 AI 增強技術,配合媲美桌面級顯卡的性能可以讓游戲畫面對比之前有極大的提升。

在此基礎上,i9-10980HK 處理器還采用了總線 16 通道 PCIe 3.0 與顯卡鏈接,和高端顯卡匹配效果更好,可以保證游戲長時間運行的流暢性。再加上最大支持 64GB 3200MHz 內存,支持 2*SSD 硬盤 +HDD,雙 M.2 硬盤插槽與支持 RAID 0 可以最大化的釋放戰斧 700 的性能。
CPU 的測試中,戰斧 700 分別在 Cinebench R15 與 Cinebench R20 取得了多核 2007cb、單核 214cb;多核 4897cb、單核 525cb 的成績。對比主流價位的游戲本,戰斧 700 所搭載的 i9-10980HK 的性能表現十分出色。


顯卡的測試我們選擇了 3DMark,在 Time Spy、Fire Strike Ultra、Fire Strike 三個模式的測試中,分別達到了 10831、6630、23186(顯卡分數分別為:10831、6530、23186)的超高成績。 可以非常直觀的表現出戰斧 700 超高的圖形處理能力。


通過 CPU 與顯卡的測試,我們可以了解到在性能方面,戰斧 700 目前已經站在了游戲本的頭部位置,在測試中去的這樣的分數也表明其可以無壓力運行一線 3A 游戲大作的最高畫質。那么其游戲表現如何我們稍后測試。
游戲測試結果展示
《古墓麗影:暗影》
在《古墓麗影:暗影》最高畫質的測試中,戰斧 700 平均幀數穩定在了 122fps,并且測試過程中幀數穩定,在幀數折線圖中我們也可以確認戰斧 700 可以流暢運行最高畫質的《古墓麗影:暗影》。

《孤島驚魂:新曙光》
在《孤島驚魂:新曙光》極高畫質下的游戲測試中,戰斧 700 平均幀數達到了 101fps,最低幀數為 75fps,游戲可以全程穩定在 75fps 之上。

《刺客信條:奧德賽》
《刺客信條:奧德賽》的極高畫質下,戰斧 700 游戲運行流暢,平均幀數可以達到 74fps,不過在場景轉換時會有輕微的掉幀情況出現,但是并不會影響游戲體驗。

隱藏的幕后英雄
發熱一直是硬件性能發展的一大阻礙,筆記本的散熱水平直接影響到了其硬性釋放,已經運行的穩定性。尤其是在游戲本長時間滿載運行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有效的釋放熱量,成為每個 OEM 廠商頭疼的事情。

那么搭載了 i9-10890HK,RTX 2080S 的戰斧 700 在散熱方面表現如何呢?戰斧 700 是我 2020 年測試過所有游戲本中散熱表現最好的。
在 AID64 與 FurMark 雙拷小時后,我們發現戰斧 700 運行非常穩定,沒有出現降頻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 CPU 在保持滿載的半小時時間內,功耗一直可以穩定在 114W 左右,最高功率達到了 128W,這樣的數據可以表現出戰斧 700 在溫控方便的強大實力。


而機身表面溫度表現也十分出色,半小時雙拷測試后,通過紅外溫度傳感器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在機身 C 面溫度最高為 44.3 ℃。尤其是鍵盤部位的溫度(橢圓內)最大值為 34.9 ℃,最小值為 26.3 ℃,品駿維度僅有 27.9 ℃。在滿載運行半小時后鍵盤溫度可以保持在 30 ℃左右對于游戲本而言是非常難得的。


由于工作量與文章篇幅限制,如果大家想更加詳細的了解戰斧 700 的游戲測試情況與散熱數據,請期待稍后更新斧 700 游戲爆測篇。
出色的散熱是怎樣煉成的
戰斧 700 這次搭載了兩個第四代 3D 代刀鋒速冷金屬風扇,這個風扇共有 59 片扇葉,每個葉片厚度僅有 0.1mm。這樣的設計與普通風扇先比提升了近 45% 的通風量,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

在此基礎上戰斧 700 還創造性的使用了擁有超過液金的高效導熱能力的 PowerGem 導熱材料,同時 vapor Chamber 真空均熱版具備驚人的熱傳遞效率。在開啟超強的極刃模式后在配合雙第四代 3D 刀鋒速冷金屬風扇和 CoolBoost 風扇增壓系統,可以帶來極致的散熱效能。

PConline 總結整體來看戰斧 700 與一臺傳統意義上的旗艦游戲本十分相似,厚重的機身讓戰斧 700 有足夠的空間來放置強大的散熱模塊,讓其可以在擁有 intel 第 10 代酷睿 i9-10980HK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頂級硬件長時間穩定運行的資本。再加上磁吸滑軌鍵盤、線性壓感鍵盤、144GHz 刷新率的電競屏,進一步的提升了戰斧 700 的游戲體驗。讓這臺當世機皇實至名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