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發展至今,價格已越來越親民,智能手表下探至千元以下,智能手環更是跌破百元,然而,人總是有這樣矛盾的心理,初代智能手環售價高達千元時,我們驚呼天價,但面對如今不到百元的智能手環,我們又免不了犯嘀咕:這么便宜的手環,靠譜嗎?

以華為智能手環3e跑步精靈為例,官方售價只有109元,卻具備專業級的跑姿分析,不到200元的華為手環4,已經可以檢測血氧飽和度、睡眠、24小時監測心率等。
這些功能并不是噱頭,而是經過研究員、開發者和測試員們在實驗室里無數次測試和嚴謹的試驗,才得以和我們見面。是的,華為為智能穿戴與運動健康業務專門打造了三座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分別位于深圳、西安和東莞。

其中,全新升級的西安實驗室剛于12月10日投入使用,該實驗室位于西安半導體產業園,是華為已建成的第二座專業的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總面積達1100㎡,也是華為迄今面積最大的專業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我們在手環和手表上用到的諸多健康管理功能,就誕生于此。
這些實驗室具體是什么的?以可穿戴設備常見的跑步記錄功能為例,跑步看起來是一項簡單的運動,對場地和設備要求都不高,但要科學地跑步,真正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卻頗有講究。

為此,光是跑步一項運動,研究員們就用上了足底壓力跑臺、心肺功能代謝儀、心率帶、懸掛跑臺和光學動作姿態捕捉系統,組合搭建了一個復雜的跑步測試系統,用于搜集人的身體在跑步狀態下的多種核心運動數據,并將數據與運動健康算法工程師們協作,分析和還原出人在跑步時的身體狀態。
華為WATCH GT 2 Pro系列的“高爾夫練習場模式”,也是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里無數次試驗后的產物。華為招募了100多名專業的高爾夫球教練和學生,借助實驗室的高爾夫室內模擬設備進行訓練,最終搜集了2萬次揮桿共2500多組專業數據,在該功能的研發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華為西安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用途最廣的一套設備,當屬光學動作姿態捕捉系統,不僅人體工程學、運動生物學、運動訓練學等領域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它還常常被用在動畫、科幻電影和游戲制作中。
光學動作姿態捕捉系統依靠多方位高速攝像機,記錄人體運動軌跡、關節部位變化、速度和姿態等肉眼難以捕捉的細節,再由工作臺的虛擬引擎在三維空間里復現,研究人員可以從微觀層面了解到身體是如何進行運動和變化的。
目前,華為西安實驗室有10名運動健康領域的專家和40名測試人員正在借助這些設備收集和測試跑步數據,僅在2020年,他們累積搜集的跑步數據時間長達 10900小時,跑步里程約105000公里,相當于繞著地球赤道跑了兩圈半。
雖然在華為琳瑯滿目的產品線中,每款手表和手環的定位不盡相同,但都為用戶提供了簡單而科學的專業運動體驗。了解到一百塊左右的手環背后,竟是造價數十萬、數百萬的研究裝備時,是不是突然覺得手腕上的設備變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