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獨角獸企業寒武紀登陸科創板引發市場層面關注。在其公告的首份半年度財報中,可以看到,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8,720.34萬元,其中研發投入費用高達27,739.22萬元,占營收比例超過300%,高研發投入展現出這家科技公司注重研發的底色,且從當前公司發展情況來看,寒武紀仍然處于芯片產業的起步階段,暨研發技術儲備期,而寒武紀部分產品已經進入商用階段,相信對這家年輕的公司日后技術研發的方向和產業經驗的積累都大有裨益。

結合寒武紀的財報解讀,我們可以看到寒武紀同期主要營業收入較2019年有所降幅。對此,寒武紀科技同樣在報告中列出了原因。
引用寒武紀財報原文如下:
“主要系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同比下降較大,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的營業收入產生了一定影響。”如整體經濟情況,上半年發展受到了較大的意外情況的影響。
在寒武紀報告中提及,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為476.67萬元,同比減少85.07%。從以往對寒武紀的報道來看,在其公司創立之初,終端只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曾經是寒武紀以往主要的營業收入來源,而進入2020年后,IP授權業務大幅度降低,這與寒武紀戰略轉向“云邊端一體、端云融合”有著密切的聯系,多元化的戰略布局是寒武紀最新的發展方向,且從報告營收并未大幅變化的情況來看,新戰略已經初見成效。
從寒武紀的發展歷程回顧來看,寒武紀的整體戰略以“面”為規劃,雖然最初布局終端IP場景這一個顯著的“點”,但整體性發展始終未停止。在芯片產品連續迭代推出,使得寒武紀在業內打響品牌,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芯片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場景。之后,寒武紀迅速布局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系列產品思元100和思元270,之后又在去年推出基于思元220芯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當前,寒武紀已經實現了終端、云端、邊緣端一體的產品線覆蓋。此外,寒武紀同時利用平臺級基礎系統軟件Cambricon Neuware,實現了三個方向產品的連接,完成了由點到面,“云邊端一體、端云融合”的發展戰略。
在集成電路行業,每一次的突破,都代表著巨大的人力、時間和成本的投入。在寒武紀整體戰略實現的過程中,一直采用步步為營,穩健提升的方式。由此前幫助華為推出麒麟970、麒麟980移動處理器為始點,逐步完成了寒武紀自身的收入結構轉型。從數據可以看到,在2017-2018年,寒武紀99%業務收入來自麒麟系列處理器,而到了2019年,寒武紀則新增加了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收入,業務走向多元化。
寒武紀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收入為997.51萬元,主要系2020年公司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產品實現規模化銷售;基礎系統軟件收入為1,000.80萬元,同時,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收入為12.79萬元,其他業務收入10.76萬元。
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事,思元2020系列產品在2019年11月正式推出,而到了2020上半年,寒武紀思元220已經獲得了規模化市場應用,實現了市場的0突破。
在本次寒武紀公布的半年報中,多元化的收入結構得以展現,邊緣端、云端和軟件加之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正在幫助寒武紀自身不斷提升發展中的抗風險能力,從而呈現出的生態型發展,也讓市場對寒武紀充滿了期待。
寒武紀創始人,CEO陳天石介紹寒武紀業務發展情況時,談到:“云邊端一體的作用就是讓開發者省力省心,讓我們自己也省力省心。云邊端一體意味著,部署在不同場景的芯片在硬件層具有統一的指令集和架構,在軟件層具備統一的應用開發環境。這能減少公司和開發者研發不同種類芯片時的成本,是我們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寒武紀公布半年報后,其注重的“云邊端一體,軟硬協同”戰略已經展現出了獨有的生機和活力。寒武紀正在逐步發力,推升其邊緣端產品以及基礎軟件業務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市場價值,與云端等主流業務一起,幫助寒武紀不斷穩健提升主營業務收入,且自身抗風險能力正在進一步加強。






